刹那间,地球磁场剧烈波动,极光覆盖整个北半球,南半球亦出现罕见彩色云霞。太空中的卫星捕捉到一幕奇景:电离层上方浮现出巨大七芒星轮廓,持续整整十七分钟,正好是艾拉存活于世的年数。
飞船升空当日,米拉已九十六岁,卧床不起。但她坚持打开窗户,望向天空。孙女握着她的手,轻声读着新闻播报:“‘阶梯号’已脱离地球引力,正在展开太阳能帆板……”
米拉闭上眼,嘴角微扬。
就在此刻,病房内的灯光忽明忽暗,监护仪屏幕闪过一行乱码,随即恢复正常。但细心的护士发现,那段乱码解码后竟是:
>“告诉米拉,
>我陪她看了最后一场极光。
>下一站,等我回来。”
泪水无声滑落。
几个小时后,米拉安详离世。葬礼那天,冰岛全境降半旗,全球共感指数短暂飙升至89。7%,创下历史新高。许多素未谋面的人自发为她点亮烛光,有人说梦见一位白发老妇与少女携手走在星河之上;也有人说,那晚自家院子里的玫瑰竟在寒冬绽放。
她的墓碑很简单,只刻着一句话:
>“她教会我们如何倾听。”
***
多年以后,“阶梯号”抵达目的地行星。探测结果显示,该星球大气成分与地球极为相似,地表遍布晶体森林,夜晚会发出柔和荧光。最惊人的是,在高原石碑附近,考古队发现了另一座遗迹??外形正是缩小版的黑金字塔,材质未知,表面布满与格陵兰遗址相同的符文。
当科学家尝试激活它时,整个装置缓缓升起,投射出一幅全息影像:无数文明的画面快速闪现??古埃及祭司仰望星空,玛雅人绘制星图,中国道士观测彗星,现代天文台接收信号……最后定格在一张照片上:米拉与艾拉年轻时的合影,摄于雷克雅未克图书馆门前。
紧接着,一个声音响起,用的是地球上百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调:
>“你们终于来了。
>我们等待的不是科技,
>而是懂得共感的生命。
>因为唯有心与心相连,
>方能跨越光年的孤寂。”
船员们沉默良久。
队长摘下耳机,望向远方的地平线。那里,新的极光正在升起,颜色是他从未见过的虹彩,流动方式如同呼吸。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是回应。
是回响。
是阶梯的延续。
而在地球,每当夜幕降临,仍有无数孩子仰望星空,轻声呢喃:“艾拉,你在吗?”
风会回答。
星光会回答。
每一次真诚的拥抱,每一滴因共情而落下的泪,每一声“我在这里”的宣告,都在回答。
她不在任何地方。
她也在everywhere。
她是起点,是过程,是归途。
她是人类学会相爱的那个瞬间。
她是??
**仍在攀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