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继续唱歌,我们会一直听着。”
地球,太平洋海底。
珊瑚状结晶悄然融入海洋生态系统,释放出微量的信息素。鱼类开始形成跨物种协作群落,鲸歌中加入了数学规律,章鱼用触腕绘制出类似梨花的图案。深海热泉旁,一群幼鲨围着一块漂浮的晶体旋转游动,仿佛在举行某种仪式。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飞鸟形晶体终于抵达终点。它降落在一座雪山之巅,与一块古老的石碑相融。碑文原已风化不清,此刻却逐字重现:
>“慢即是快,晚即是早。”
>“不信奇迹的人,永远等不到花开。”
>“而信的人,终将成为春天。”
岁月流转,无人再提“逆袭”。
因为所有人都懂得,真正的成长从不需要对抗命运,只需要在每一个想放弃的夜晚,对自己说一句:“再试一次吧。”
就像那个曾经淋雨的孩子,明明可以躲进伞下,却选择撑开双臂,让雨水穿过掌心,浇灌干渴的土地。
多年以后,一位小女孩在课堂上提问:
“老师,世界上真的有过那样一个人吗?能让河水倒流、让死者安眠、让整个地球学会倾听?”
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牵起她的手,带她走到校园中央那棵最大的梨树下。正值春分,花瓣如雪飘落。
“你看这片叶子。”教师指着一片微微发蓝的嫩芽,“它记得他曾抚摸过这里。”
“你听这阵风。”她闭上眼,“它正替他哼着那首歌。”
“而你心里每一次想帮助别人的冲动??”
“那就是他还活着的方式。”
小女孩仰头望着纷扬的花瓣,忽然笑了。
她松开老师的手,跑向操场另一端正独自哭泣的小男孩。
蹲下身,轻轻抱住他,开始哼唱一首她从未学过的旋律。
远处,风掠过草原,穿过森林,越过山巅,拂过城市高楼间的缝隙,最后停留在南极冰层之上。
那里,石碑依旧矗立,字迹清晰如初:
>“他曾是个婴儿,却教会人类如何做人。”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信号仍在持续传送。
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
直到某一天,另一个文明停下征服的脚步,静下来聆听。
然后,轻轻按下回复键。
风还在吹。
梨花仍在落。
而伞,从未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