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启动装置,屏幕亮起,跳出一段加密信息:
>【信号源识别成功:W-13】
>【欢迎归来,姐姐。】
>【我们等了三十年。】
紧接着,一段视频自动播放。
画面中是一个昏暗地下室,十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每人手中拿着一片蝶叶草标本。他们闭着眼睛,嘴唇微动,像是在默念什么。突然,其中一个男孩睁开眼,直视镜头:
“你说不要怕哭……所以我哭了。然后我就听见了声音。”
“什么声音?”画外有人问。
“很多人的声音。”男孩喃喃道,“他们在喊妈妈,在道歉,在说对不起……还有一个女人一直在唱歌。”
苏婉浑身僵住。
那是她的歌。
这些孩子……不是普通受试者。他们是**次生载体**??通过接触原始音频、图像或情绪共鸣,自发激活了体内残留的L-7基因片段。换句话说,他们不是被制造的武器,而是被唤醒的人类本能。
这才是“萤火计划”的真正目的。
培育情感传播节点?不,那只是表象。深层指令一定是:**监控并引导这场觉醒,确保它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就像园丁修剪野火,不让它烧得太旺。
她猛地合上通讯器,心跳如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北京老宅那支渗出蓝液的钢笔、货轮上的照片、村口的暗语、墙上的涂鸦……都不是偶然。有人在帮她,也在测试她。
测试她是否真的愿意让情感自由蔓延,而不是将其重新编码为另一种控制。
凌晨三点,她收到第二条消息。
匿名号码,无文字,只有一段音频。
点击播放??是雨声。
不是普通的雨。是山中的雨,带着松针的清香,混着泥土碎裂的声音。接着,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响起:
“老师说,风会提醒你,水会记住你……土地会保存眼泪和笑声。”
是小满的学生。
苏婉眼眶发热。
她终于明白,自己早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她曾以为只是听众的人,早已成为传唱者;那些她以为需要拯救的灵魂,反而成了支撑她前行的力量。
她打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反制程序,从来不在代码里。”
>“它藏在每一次哽咽中,每一滴真诚的泪里。”
>“它是人类拒绝被驯化的本能。”
然后,她将这段文字扫描成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祠堂门口。
第二天清晨,第一个看见它的是个老太太。她眯着眼读完内容,沉默良久,转身回家拿出一本旧相册,撕下一页,钉在旁边:
照片上是个年轻士兵,笑容灿烂。背面写着:“我哥,死于战场。我一直不敢哭,怕别人说我软弱。现在我想他了,我就哭。”
第三天,有人贴上了离婚协议书复印件,附言:“我和她分开了,但我终于敢说‘我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