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哥说我天下无敌 > 第361章 老二(第2页)

第361章 老二(第2页)

“玄霸,”他忽然唤道,“你说……朕真的错了吗?”

李玄霸坐在角落,刀横膝上,闻言缓缓抬头:“陛下志向不可谓不高。修运河,通南北;征高句丽,定边疆;巡天下,显国威。每一桩,都是千秋伟业。”

“那为何……民心尽失?”

“因您忘了顺序。”李玄霸声音平静,“治国之道,先养民,后图强。百姓吃饱穿暖,才有余力服徭役、赴战场。可您倒行逆施,竭泽而渔。修运河死了多少人?征辽东耗尽多少粮?每一次出巡,沿途州县倾尽府库供奉,百姓卖儿鬻女只为凑齐贡品。您看到的是锦绣河山,他们看到的,是尸骨遍野。”

杨广浑身一震,嘴唇颤抖:“所以……连你也认为朕该亡?”

“臣从未如此想。”李玄霸起身跪下,“臣只愿陛下能醒。若您能放下执念,轻徭薄赋,赦免冤狱,召回流放之臣,安抚天下黎民,哪怕只剩半壁江山,仍有重振之机。怕只怕……您到最后一刻,仍觉得自己没错。”

烛火熄灭前的最后一瞬,杨广闭上了眼,两行浊泪滑落鬓角。

第七日清晨,探子回报:宇文化及已在江都正式拥立杨浩为帝,改元“天寿”,自封大丞相、录尚书事,总揽军政大权。同时发布诏令,宣称杨广因“忧劳成疾,禅位于侄”,并派出八路使者前往各州郡宣谕新政。

更令人震惊的是,原左屯卫将军薛世雄竟率残部投降,并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负责追剿“潜逃逆党”。

“薛世雄也反了?”宇文述怒极拍案,“他可是陛下亲赐铁券的功臣!”

“铁券保不了命,也保不住权。”虞世基冷笑,“如今谁还认那个?跟着宇文化及,至少还能做开国元勋。跟着我们?只能等着被株连九族。”

李玄霸凝视地图,忽然道:“薛世雄若真带兵北上,必经井陉关。那里地势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能在关口设伏,或可斩其首级,挫敌锐气。”

“不可!”陈元坚决反对,“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隐蔽,不是战斗。一旦动手,消息必然泄露,整个太行都将布满追兵。而且……”他顿了顿,“井陉关守将早已投靠宇文化及,你们进去就是送死。”

众人陷入沉默。

就在此时,一名少年匆匆赶来,是陈元之子陈延,刚从附近集市归来。“父亲,大事不好!市集上有官兵张贴榜文,悬赏捉拿‘前帝余党’,凡提供线索者赏绢百匹、田五十亩,擒获者加封校尉!而且……”他压低声音,“有人认出了宇文将军的随从,说曾在辽东军中见过他!”

话音未落,远处骤然响起马蹄声,密集如雨。

“来了!”陈元脸色大变,“快走!后山有条小路通向滹沱河,沿河而下可达冀州。那里还有几支不愿归附宇文化的及的地方豪强,或可暂依。”

众人迅速收拾行装,由陈元亲自带路,悄然撤离。刚翻过一道山梁,便见村口烟尘滚滚,数百骑兵已冲入村落,挨家挨户搜查。

“是骁果军精骑!”虞世基低呼,“他们来得好快!”

李玄霸果断下令:“分散走!我和陛下一路,虞公与宇文将军另走,约定十日后在冀州南郊慈恩寺会合。若遇危险,不必相救,各自突围!”

话毕,他一把扶起虚弱的杨广,跃上战马,疾驰而去。

半个时辰后,另一侧山林中,虞世基与宇文述正借密林掩护前行,忽听身后传来喝令:“站住!发现逆党!”紧接着箭矢破空,两名随从应声倒地。

“快跑!”宇文述挥戟断后,砍翻两名追兵。虞世基跌跌撞撞奔逃,途中不慎滑落山坡,滚入一条溪涧。待他挣扎起身,却发现已与宇文述失散。

他独自跋涉至黄昏,筋疲力尽,躲进一座废弃土地庙。庙中蛛网密布,神像倾颓。他靠着墙角坐下,取出怀中一直珍藏的一卷《贞观政要》抄本??那是他年轻时手录的治国箴言,多年来从未离身。

火折子点亮片刻,他翻到最后一页,提笔写下:

“吾仕三朝,位极人臣,然未能止君之过,致社稷倾危,实为大罪。今虽颠沛流离,犹盼明主复起,拨乱反正。若有一日,天下重归清明,请记今日之痛,勿蹈覆辙。”

墨迹未干,庙外忽现火把光芒。

虞世基吹灭火光,握紧匕首,准备最后一搏。

然而进来的并非官兵,而是一个披麻戴孝的年轻人,肩扛锄头,眼中含泪。他见到虞世基,先是惊愕,继而跪下泣道:“先生可是虞大人?家父临终前曾言,若天下大乱,必有一忠臣避难至此,手持《贞观政要》,请我务必相助……”

虞世基震惊:“你父是谁?”

“小人张仲,家父张瑾,原八合城守将……他曾说,唯有虞大人劝陛下休兵安民,才是真社稷之臣。”

虞世基老泪纵横,颤声道:“你父……是义士。”

与此同时,李玄霸护着杨广一路狂奔,终在夜半渡过滹沱河。二人藏身芦苇荡中,听着对岸追兵呼喝渐远,才稍稍松口气。

“陛下,”李玄霸低声说,“再坚持几日,到了冀州,就有希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