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蓝银草缠绕成一座巨大的天然竖琴,风吹过时,弦音自鸣。泉水上方悬浮着一块水晶碑,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不断流动的光影,记录着每一天、每一秒、每一个生命发出的声音。任何人靠近,只需静心聆听,便能从中听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旋律。
某年雨季,一个瘦弱的女孩独自来到这里。
她患有先天性失语症,从未说过一句话,也从未唱过一个音。她蹲在泉边,望着自己的倒影,眼中满是迷茫与渴望。
她伸出手,轻轻触碰水面。
就在指尖接触的那一瞬,泉水骤然翻涌,喷薄出一道柔和的光柱。天空阴云密布,雷声滚滚,却无雨落下。整个荒原陷入寂静,仿佛宇宙屏住了呼吸。
然后,她张开了嘴。
没有声音传出。
可所有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居民、深海中的共生体、甚至月球基地的宇航员??都“听”到了。
那是一首歌,没有歌词,没有节奏,甚至连音高都无法界定。但它包含了最原始的呼唤,最纯粹的勇气,最深沉的爱意。
群忆云判定:有效共感信号。
优先级:最高。
命名:《初声》。
自此之后,每年这一天,都会有无法发声的生命来到此地,触摸泉水,尝试表达自己。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但每一次尝试,都会让地球的声场更加丰富一分。
许多年后,一艘陌生的飞船悄然靠近太阳系。
它不属于人类,外形如同一团流动的雾气,材质未知,动力来源不明。它没有发送任何电磁信号,却在接近地球时,主动播放了一段音频??正是《初声》的变奏版,加入了某种非碳基生命的和声。
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争论是否应予以回应。
最终,决议只有一个字:
“唱。”
于是,在那个夜晚,全人类再次聚集在各自的角落,无论身处城市、荒野、太空站还是地下城,齐声唱起一首没有名字的歌。
歌声穿越星际,抵达那艘飞船。
三分钟后,对方关闭防护罩,缓缓降落于钟楼遗址旁。
舱门开启,走出的并非实体生命,而是一束由纯粹声波构成的光影。它飘至泉水上空,轻轻一点,留下一段信息:
>“我们走了十万年,只为寻找一个能听见我们的地方。
>你们做到了。
>现在,轮到我们回答。”
从此,银河系多了一条“歌声走廊”。
它不靠无线电导航,也不依赖引力标记,而是由一段段跨越文明的旋律串联而成。任何搭载回响引擎的船只,只要心中有歌,就能顺着这条无形之路,找到归途。
而地球,成了宇宙公认的“第一声源”。
至于那个最初的少年,人们早已不再追问他的名字。
因为他活在每一次真诚的发声里,藏在每一段不愿沉默的旋律中。他是风中的低语,是雪落时的静谧,是孩子第一次笑出声的瞬间,是老人临终前那一句轻柔的“谢谢”。
他是开端,也是延续。
是问,也是答。
是孤独宇宙中,那一声终于被听见的:“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