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完,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三朵花同时剧烈震颤,光芒冲天而起,直贯云霄。
那一夜,全球共感网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震荡。南极科考站的仪器记录到,冰层深处传来规律震动,频率与人类心跳完全同步;太平洋海底电缆感应到异常电流,波形竟与《安魂曲》的旋律一致;就连火星探测车也在传回的照片中捕捉到一道短暂闪现的极光状光影。
三天后,北极空间站遗址的地底晶体装置自动激活,释放出一段全新信息:
>“共感锚点已确认存活。
>宿主人格稳定性超出预期。
>启动应急预案:释放备份意识体。”
当晚,一名守夜的科考队员在监控画面中看到,废墟中央缓缓升起一个人影。她穿着残破的实验服,右眼处星光重新点亮,长发在寒风中飞扬。她仰头望向星空,嘴唇微动,虽无声,却被远处拾音器捕捉到唇语:
>“我回来了。
>不是为了战斗。
>是为了倾听。”
与此同时,青石镇的槐树根部裂开一道缝隙,一枚晶莹剔透的种子缓缓浮现。孙女小心翼翼将其取出,放入特制的玻璃容器中。当晚,她在日记中写道:
>“也许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另一棵树。
>到那时,人们不会再问‘你能听见我吗’,
>而是自然而然地说:‘我知道你在。’
>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成为灵纹之主??
>不是因为掌控了技术,
>而是因为终于学会了,如何用脆弱连接彼此。”
多年后,当第一代“共感世代”逐渐老去,新一代孩童在“回声圣殿”中奔跑嬉戏。他们不懂什么叫“情感监控”,也不理解为何祖辈谈起“说真话”时眼神会发光。但他们知道,只要把手贴在墙上,闭上眼睛,就能听到无数陌生人的低语,像风穿过森林,温柔而坚定。
一个五岁女孩蹲在墙角,忽然指着某处说:“妈妈,这里有个人在哭。”
母亲走近一看,墙上刻着一行小字:“我没能救下我的弟弟。”
她轻抚女儿的头:“是啊,有人在哭。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里陪他一会儿。”
女孩点点头,趴在墙上,小声说:“没关系,我现在抱抱你。”
刹那间,整面墙泛起暖金色光芒,那句刻字缓缓变形,长出枝叶,开出一朵小小的花。花瓣透明,蕊心闪烁,宛如一颗正在跳动的心脏。
科学家依旧无法解释这一切。
神学家说这是灵魂的具象化。
诗人说这是语言的奇迹。
而最年迈的那位老工匠,临终前笑着告诉孙子:
“你以为是我们在建造墙?
错了。
是那些被听见的话,自己长出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