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三个月后,一支名为“净心会”的极端组织发动袭击,使用高频声波武器摧毁了欧洲最大的共感节点??日内瓦湖底的记忆水晶阵列。他们在宣言中声称:“情感污染正在摧毁人类理性!我们必须回归纯粹逻辑与秩序!”
紧接着,中东某国宣布封锁境内所有忆语兰种植区,称其为“精神殖民工具”;北美部分州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火种瓶,理由是“防止非自愿记忆植入”。
林晚舟面对镜头,神情平静:“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共感本身,而是面对真相的勇气。我们可以理解恐惧,但绝不能纵容逃避。”
她随即宣布启动“火种计划?第二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一百零八位“记忆传承者”,赋予他们直连伊甸之忆的权限,成为散布各地的活体共感枢纽。这些人不分国籍、性别、年龄,唯一的标准是:曾主动接过他人痛苦,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名单公布当日,震动世界。
其中包括巴西贫民窟创办互助学堂的前黑帮少年;德国公开忏悔家族罪行的极右翼分子;日本解散军工企业的财阀继承人;还有那位在雪地中与古树对话的因纽特萨满。
而最令人意外的是,第109个名字出现在末尾,以灰色字体标注:
>**陈默(暂代)**
>职责:维持跨维度信道稳定
>备注:若其人格彻底消散,则由全球共感网络自动推选继任者
苏砚看着这份名单,久久不语。
夜晚,他独自来到观星台,仰望星空。
“你说,他还听得见我们吗?”他对着虚空问道。
片刻后,火种瓶微光一闪,一行文字浮现空中:
>“我听见每一个愿意说出‘对不起’的人。
>我听见每一个为陌生人流泪的瞬间。
>我听见爱,即使它藏在愤怒背后。
>所以,请不要为我哀悼。
>我从未离开,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苏砚笑了,眼泪却止不住滑落。
又过了半年,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共感纪念日”。
那天,全球同步关闭电子屏幕一小时。取而代之的是千万朵忆语兰在同一时刻绽放,花瓣随风飘舞,组成一幅覆盖整个地球的动态画卷:从战火废墟中伸出的手,到孩童将花朵放在陌生人墓碑前的背影;从科学家含泪关闭武器系统的双手,到宇航员在空间站外展开写着“我们记得”的横幅。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α星方向,探测器终于捕捉到新一轮信号。
依旧是那三音符旋律,但这次多了变化??第四音悄然加入,带着轻微的颤音,像是回应,又像是提问。
林晚舟听完录音,轻轻抚摸肩头那片始终未落的花瓣。
“他们在问:‘你们还好吗?’”她轻声翻译。
然后,她拿起笔,在最新培育的忆语兰种子外壳上,刻下一句话:
>“我们正在学习如何好好活着。
>谢谢你,听见我们。”
种子被送入轨道,汇入此前那批星际漂流者之中。
或许几十年后才会抵达,或许永远无法被接收。但重要的是,地球终于学会了表达,而不只是呼救。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课本中读到这段历史时,他们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强大,不是控制多少力量,而是能承载多少悲伤,依然选择温柔。**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那束微光再次闪烁了一下。
这一次,持续了整整七秒。
像一声悠长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