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 7080(第21页)

7080(第21页)

卖馄饨的大娘笑道:“你看咱们这一排的摊位,连带着对面那一排的摊位,哪个没写牌匾,这里人是不少,你们又是新来的,大家都急着入学,甚少有着眼看牌匾的,还是得靠吆喝。”

圆娘点点头道:“受教了。”

卖馄饨的大娘满意的笑了笑,收好摊位推着小车走了。

圆娘放眼一看,果然每个摊位都时不时的吆喝两声,各有特色,也确实吸引了一些顾客。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吆喝不行。

圆娘扯了扯嗓子,刚欲开口,却发现自己不会吆喝,她抿了抿唇,还在心里总结茯苓糕和凉粉的优点编段子。

只听耳旁传来两声干咳,辰哥儿清了清喉咙,递给她一个放心的眼神,开口唱道:“卖凉粉,卖凉粉,酸甜爽滑的凉粉,一碗消暑解渴,两碗神清气爽,三碗金榜题名。”

他的唱调跟市井小贩的唱调还不太一样,他的唱调暗合了韶乐之律,那些读书人瞬间停下脚步,左右观望片刻,见是辰哥儿在吆喝,他们提步走了过来,一边看凉粉和茯苓糕一边跟辰哥儿搭讪道:“看小哥儿这模样是读书人?”

辰哥儿笑着点头道:“略读过几本书,不做睁眼瞎罢了。”

来人听他刚刚那两声吆喝,便知他不只是粗读过几本书这么简单的,便笑道:“贤弟谦逊了,只是摆摊的营生绝非长远之计,为何不在功名一途上用功?”

辰哥儿笑道:“家计艰难,得养家糊口不是?!”

辰哥儿见他只是来找优越感的,一边笑着陪聊,一边给他递了一碗凉粉,那人落不下面子,被辰哥儿强卖了一碗凉粉。

他刚想动怒,一尝凉粉,瞬间睁大了眼睛,三下五除二喝光一大碗,又接连点了三碗,还包了十块茯苓糕带走,最后付了五十五个铜板,对辰哥儿说道:“你也不容易,这两文钱不必找了。”

辰哥儿含笑道:“多谢这位兄台,常来啊。”

那人走后,圆娘悄悄拽了下辰哥儿的衣袖道:“二哥,要不下次你去城东跟着师父他们开荒吧。”

这些读书人貌似挺瞧不上读书人摆摊的。

辰哥儿笑吟吟道:“赚钱嘛,不寒碜。咱们又没偷没抢的,有何可避的?”他拍了拍她的手,将五十五文钱递给了她,继续吆喝茯苓糕。

喊着喊着,喊来一个熟人,邻居潘大临。

潘大临是在府学读书的,今日正好开学,他在路上跟几个同窗探讨文章之事,忽而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是辰哥儿和圆娘,他带着三位同窗走了过去,每人要了一碗凉粉,两块茯苓糕。

潘大临的同窗还在惊叹道:“潘兄近日文章精进不少,隐隐得了苏文的精髓,想必这次秋闱定能金榜题名。”

“就是,就是,常言道苏文熟吃羊肉嘛!”

潘大临谦逊道:“哪里,哪里,我需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

另一个同窗好奇道:“潘贤弟可是得了什么特殊的机缘?可曾拜访了什么名师不成?可不能藏私啊!”

潘大临半开玩笑道:“梦见神仙指点算吗?”

大家屏息,叹道:“算,怎么不算?!昔日李太白还梦到过妙笔生花呢,若潘兄梦里真得了神仙指点,这份机缘是寻常人得不到的,潘兄并非池中之物,他日定能鱼跃龙门,紫蟒金带加身啊!”

圆娘没想仔细听,但这些吹捧一股一股的随风直往耳朵里灌!

苏轼在黄州的消息,大宋官员们人尽皆知,只是下面这些未取得功名的士子们就不清楚了。不过,即便他们知道苏轼在黄州,也没什么胆量来苏家拜访的,毕竟苏轼还在贬任上,这世上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容易,失势的苏轼足够让许多人自动离他远远的。

所以说,潘大临是个十分有胆气的人。

辰哥儿将凉粉端上桌子,也装作不认识潘大临的模样。

只是渐渐的,桌子上没音了,大家只顾低头吃凉粉,争先恐后的模样别提多滑稽了,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斯文气。

半晌后,潘大临旁边的同窗道:“潘兄,我怎么觉得你那碗更好吃呢!料头加的更足!”

潘大临轻咳了一声道:“有吗?”他摸了摸鼻尖道,“或许这摊位是家里的弟弟妹妹开的呢。”

潘大临的同窗诧异的看了看圆娘、辰哥儿,不可思议道:“你不是家中独子吗?哪来的弟弟妹妹?”

潘大临笑道:“邻家也是家啊。”

“我可去你的,邻家是别人家!!”同窗冲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又瞧了瞧竹篮里所剩不多的茯苓糕,对辰哥儿说道,“不过,既然是熟人摊位,我们少不得关照一番,这些茯苓糕有多少都给我包上吧,日头

足了,你们且回家去吧,别晒中暑了。”

辰哥儿笑道:“多谢兄台关照。”

那人见辰哥儿谈吐不俗,遂多问了一句:“读过书?”

“粗读了几本,不成气候。”辰哥儿眨了眨眼说道。

那人道:“刚刚听你吆喝,声调雅致,很有趣味,可见是个机灵的,或许读书比摆摊更有前途也说不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