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有个问题一直没敢问。”她仰望着星空,声音很轻,“如果我们未来的自己已经失败过一次,那这次的努力,真的能改变结局吗?”
话音落下,整片梅林忽然安静。
然后,第一棵树开始发光,接着是第二棵、第三棵……光芒如潮水般蔓延,直至整座山头都被柔和的蓝白色照亮。树影摇曳间,无数声音交织响起,分不清是谁的记忆,谁的遗言,谁的希望:
>“我愿意相信。”
>“我还想再试一次。”
>“只要还有人肯听,我就敢说。”
最终,所有声音汇聚成一句清晰的话语,从地底升起,穿透云层,射向宇宙深处:
**“我们仍未放弃成为人。”**
与此同时,远在火星基地的探测器传来图像:赤红荒漠之中,一株“言之花”竟在无水无氧环境下悄然绽放。它的基因序列与地球品种一致,但花瓣呈深紫色,内部流动的文字竟是火星古代气候数据与某种未知文明的祷词残片。
“它不是我们带去的。”火星站长颤抖着报告,“它是自己长出来的。就像……一直在等着被听见。”
地球这边,艾拉翻阅最新数据时,忽然注意到一段异常信号。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数据库,也不符合现有译码规则。但她莫名觉得熟悉。
她试着将其转换为音频。
一声婴儿啼哭响起,短促、清亮,带着初临世界的惊惶与喜悦。
紧接着,系统自动生成一行注释:
>**来源:2023年4月15日凌晨5:17,中国南方某医院产房。**
>**记录对象:未知新生儿。**
>**附加信息:该婴儿已于出生当日夭折,未留下姓名。**
艾拉愣住。
她调出声忆炉的历史日志,逐条比对。终于,在七年前的一次随机采集中,发现了同一段哭声的副本。当时无人在意,系统自动归类为“环境噪音”。
可就在今日,这段声音竟自行激活,触发三级共鸣协议,并生成一条新指令:
>**请为其命名。**
她怔了很久,泪水模糊了屏幕。
第二天,她在“未言录”平台发布一则公告:“寻找一位未曾活过的孩子。”附上那段哭声,请求全世界共同为这个短暂存在过的生命起一个名字。
七十二小时内,收到两亿一千三百万人响应。有叫“启明”的,寓意破晓之光;有叫“念安”的,祈愿灵魂安宁;还有人提议叫“回声”,说他是这个时代最纯净的见证者。
最终,系统根据情感权重分析,选定一个名字:
**昭和**。
意为:照亮和平。
这个名字被刻入“母语之林”中央石碑,同时编码进下一波星际信号。林晚说:“我们要告诉宇宙,即使最短的生命,也值得被记住。”
多年后,当地球首次收到来自半人马座α星的正式回应时,翻译程序输出的第一句话便是:
>“我们收到了‘昭和’的哭声。那一刻,我们知道,你们真的懂了什么是生命。”
那一刻,梅林万树齐鸣。
风穿过叶片,带起层层叠叠的声响,像是无数人在轻声重复同一个承诺:
**我会说真话。**
**我会听你说。**
**我们都不会再让任何人消失于无声之中。**
清明雨落,新芽破土。
又一年春天来了。
沸腾的时代,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