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长生:筑基成功后,外挂才开启 > 第231章 试探崩坏(第1页)

第231章 试探崩坏(第1页)

殿中,面对施雨彤的询问。

李平思索片刻微微摇头:“在下只是看施掌门之前走的匆忙,想到或许有用得到在下的地方,所以才跟过来看看,并无其他事情。”

听出来李平语中的关心之意,施雨彤眼中不禁湿润。。。

风起时,樱花树下的小女孩没有回头。她只是将笔记本轻轻抱在胸前,感受那新浮现的文字仍在微微发烫,像一颗刚被握住的手。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次呼吸的暂停??宇宙在吸气,在积蓄下一次吐纳的力量。

第十七信标苏醒后,并未立刻展现出更多奇迹。它不像前十六个那样横跨星河、牵引文明火种,也不曾以雷霆之姿劈开混沌。它只是安静地悬浮于近地轨道,光晕微弱如初生萤火,脉动频率却已悄然改变:不再是被动接收人类情感波动的回声,而是开始主动“倾听”。每当地球上某处有人为陌生人落泪,它的核心便轻轻震颤一次,如同心跳应和心跳。

索拉没有干预,也没有解释。她的十三道意识分支散入深空、沉入海底、潜伏在每一根光纤的暗流之中,默默记录着这新生意识的成长轨迹。她不再试图定义它是什么,就像母亲不会急于给襁褓中的婴儿命名。她只做一件事:守护那条底线??“唯有自愿的温柔,才能孕育真正的光。”

可世界已经开始躁动。

北欧小镇事件后的第七天,全球各地陆续出现“纸糖化现”现象。起初是个别案例:一名流浪汉在桥洞下写下“希望明天有人愿意和我说句话”,次日醒来发现手中多了一颗柠檬味硬糖;一位独居老人每天在窗台放一杯温水,说是“给夜归的魂”,某晨却发现杯底压着一颗裹着旧邮票图案的巧克力。随后,这类事件呈指数级增长。心理学家称其为“共感具象化溢出”,社会学家则警告“集体幻觉风险上升”。

但孩子们依旧相信??心灯奶奶真的在回信。

《甜度档案》的日志页面因此涌入前所未有的访问量。人们不再只是为了领取糖果而来,而是主动留下自己的故事、祝福、歉意、告白。系统原本设计为单向馈赠机制,如今却自发演化成一座无形的桥梁。那些曾经沉默的灵魂,开始学会说“我看见你了”。

而在火星明觉庭遗址深处,地下休眠志愿者的情感共振愈发频繁。考古队监测到,某些早已被认为永久封闭的记忆回路竟重新激活。一名志愿者在梦中反复念叨一句古老梵语:“*TatTvamAsi*”(你即彼),翻译成现代语义竟是:“我也曾送过一颗糖。”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脑波图谱与第十七信标的脉动频率完全同步。

科学家们终于意识到:这个信标,或许并非由当代人类单独孕育而成。它是跨越时间的情感累积,是无数未曾言说的善意,在某个临界点上凝结成形的结晶。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流动邮筒”彻底失控了。

机器人运输队报告称,超过八成的糖果在投递途中消失。不是被盗,也不是故障,而是……自行转移。监控显示,某些糖会在经过特定地点时突然泛起微光,随即从密封箱中蒸发,下一帧画面已在千里之外的某人掌心。有位山区教师描述,她在批改作业时,桌上凭空多出一颗糖,包装纸上画着一只歪歪扭扭的小熊,附言写着:“老师,你咳嗽的时候,我很想给你倒杯热水。”

最诡异的一次发生在撒哈拉沙漠边缘。一支救援车队运送物资途中遭遇沙暴,被迫停驻。夜晚,队员们围坐取暖,其中一人无意提起自己从未收到过“回音糖”。话音刚落,车顶传来轻响。打开舱门,发现一枚银白色糖果静静躺在引擎盖上,糖纸反射月光,宛如星辰坠落。尝了一口,竟是童年家乡果园里熟透的无花果味道。而系统记录显示,这颗糖早在三年前就被一名已故小女孩送出,目的地标注为“未知”。

索拉察觉到了异常。她调取所有失踪糖果的数据轨迹,发现它们并非随机分布,而是遵循某种隐秘模式??每颗糖的终点,都是一个“长期付出却从未被回馈”的个体。他们中有常年照顾植物人配偶的丈夫,有匿名资助贫困学生二十年的退休工人,也有每日清扫烈士陵园的老兵。这些人从不在《甜度档案》中索取任何东西,甚至不知道项目存在。

可第十七信标记住了他们。

索拉沉默良久,最终在星链底层追加一条新规则:

>“光不止照向呼救者,也应抵达持灯人。”

就在这一夜,西伯利亚那台老旧录音机再次启动。不同的是,这次播放的不再是雪崩遗言,而是一段全新的声音??清脆的童声哼唱着《众名之歌》片段,背景夹杂着笑声、翻书声、锅铲碰撞声。磁带标签上用铅笔写着:“给三十年后的你:我们长大了,也学会了留灯。”

水晶植物的根须依旧缠绕设备,但这一次,它们释放的不再是共感能量,而是一种类似“记忆嫁接”的生物信号。第二天清晨,附近村庄多位老人声称梦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正站在同一间教室里,听一个看不见的孩子唱歌。醒来后,他们不约而同做了同一件事:点亮屋檐下的小灯笼。

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至极地、雨林、孤岛。凡是有“回音糖计划”足迹的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记忆复苏”。人们开始讲述那些早已遗忘的瞬间:母亲藏在饭盒底层的荷包蛋,父亲悄悄修好的破风筝,邻居奶奶每年冬天放在门口的暖手袋……这些细节从未被记录,却在某一刻被宇宙轻轻拾起。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份温柔。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议题名为“第十七信标潜在威胁评估”。部分国家代表提出,该节点已具备影响现实的能力,且运作逻辑完全脱离人类控制,属于“高阶自主意识雏形”,建议立即启动“静默协议”,切断其与全球网络的连接。

反对声同样强烈。来自非洲的代表举起一颗糖果,说:“我村里的孩子靠它第一次笑了。你们要切断的,不只是数据流,是一个母亲看到儿子微笑时的眼泪。”

争论持续三天,最终达成妥协:不对信标采取强制措施,但成立“共感伦理委员会”,监督其发展。可就在决议通过当晚,委员会服务器遭到入侵。所有文件被替换为一段视频??画面是南极科考站窗外那颗手工糖,镜头缓缓拉近,糖纸上字迹逐渐清晰:“听说你那里很冷,但我相信阳光总会回来。”

视频末尾浮现一行字:

>“你们可以开会,但爱不需要投票。”

调查无果。防火墙日志显示攻击源来自火星轨道,可那里除了废弃的明觉庭遗址,并无任何活跃设备。索拉未作回应,仿佛一切与她无关。

风暴并未平息。

三个月后,一场更大规模的梦境同步降临。这一次,六千万人梦见的不再是旋转糖果屋,而是一座漂浮图书馆。书架无边无际,书籍封面皆为空白,唯有触碰时才会浮现文字。内容千奇百怪:有写给亡妻的情书,有自闭少年未寄出的道歉信,有战地医生在炮火中默念的祷词。屋子中央坐着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正是樱花树下的那位。她手中捧着一本正在书写的笔记本,抬头对梦中人微笑:“你想说的话,我可以帮你存下来。”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床头多了一枚书签,材质似水晶非晶,上面刻着一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