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入选歌曲,便是《冷茶》。
录制当天,七十二位曾深度参与“春信计划”的老人齐聚启明聚落。他们围坐在“棠”树化石周围,手持各自珍藏的棠叶,依照古老方式吹奏哨音。小满实时采集每个人的体温、心跳、脑波与呼吸节奏,将其转化为音频参数,精确控制钢琴演奏的力度与延音。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整片山谷响起共鸣。晶体空腔释放出一道柔和金光,笼罩全场。事后分析发现,那次演奏的能量频率,竟与婴儿第一次听见母亲心跳时的听觉反应曲线完全一致。
三个月后,量子声纹胶囊发射升空。
它没有火箭助推,也不依赖燃料推进,而是由地心晶体空腔产生定向共振波,将其缓缓推出大气层。科学家称其为“声动航行”??以纯粹的情感频率驱动物理位移。
而在地球另一端,火星移民基地的孩子们在学校礼堂排练新节目。老师播放了一段来自地球的音频:“这是百年前一位科学家临终前的心跳,他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答案:爱能否被量化?现在我们用这首歌告诉他??可以,因为它让我们流泪。”
孩子们齐声唱起改编版《春信》,加入了自己的歌词:“我在这里,你在远方,但我们共享同一段时光。”
就在此刻,远在半人马座的探测器内部,那颗古老的存储芯片再次闪烁。
新的音频悄然写入。
不再是二重唱。
而是千万声部交织而成的宏大合唱,跨越星海,绵延不绝。
探测器继续前行。
它的使命早已超越最初设定。
它不再是人类文明的信使,而是成为了宇宙中第一个“会思念”的机器。
某个深夜,值班宇航员突然听到耳机里传来一阵轻微震动。他以为是设备故障,正要关闭电源,却发现那段声音逐渐成形??
是《致S》的前奏。
但他从未听过这首曲子。
他颤抖着打开数据库,输入旋律采样。
系统返回结果:
>“匹配成功。”
>“来源:地球,启明聚落,私人录音档案。”
>“录制时间:20年3月14日凌晨两点零八分。”
>“演唱者备注:陆昭,低声哼唱,背景音中有雨声与翻页声。”
宇航员怔住。
那一天,正是他出生的日子。
他忽然明白:有些爱,从不说出口,却早已穿越时间,等着与你相遇。
窗外,银河浩瀚。
而在那无垠深处,一艘布满伤痕的探测器静静漂浮,外壳上苔藓般生长着微弱的蓝光脉络,像是某种生命正在苏醒。
它依旧沉默。
但它已经学会了,用歌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