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闭上眼,额头抵住她的,“你说得对。可我还是怕。”
“那就带着怕继续爱。”她吻他眼角,“就像我当初那样。”
第二天,小满主动提出想去图书馆。苏离陪她挑选绘本,莫行远则在角落翻阅一本《儿童创伤后行为引导手册》。当他读到“依恋关系的建立需经历抗拒、试探、依赖三阶段”时,忽然明白为何小满至今从未主动叫过他“爸爸”??除了生日那天那一声试探性的呼唤。
他合上书,走向她们。
回家途中,车子经过一座老桥。桥下河水静静流淌,岸边柳树成行。小满忽然指着前方:“那里有个风筝!”
顺着她视线望去,一只红色燕子风筝卡在树枝间,线绳垂落,随风轻晃。
“它飞不动了。”她喃喃。
莫行远停车,取下后备箱的梯子,踩着湿滑的河岸架起。他身高腿长,勉强够到枝桠,却因角度不佳无法解开缠绕的线。试了几次,额角沁汗。
“要不就算了?”苏离劝道。
“不行。”他固执地再次攀高,“她说风筝飞不动了。我们得救它。”
终于,线绳松脱,风筝飘然落下。他接住,递给孩子。
小满接过,仰头看他,眼神清澈,“爸爸,你是超人吗?”
他怔住,心跳如鼓。
“我不是。”他蹲下,认真回答,“我只是不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最后都变成遗憾。”
她忽然踮脚,抱住他的脖子,“那你比超人厉害。”
那一刻,他浑身僵住,继而双臂颤抖着回抱她,仿佛抱住即将消散的梦境。
当晚,小满睡前拉着苏离的手说:“妈妈,我想给爸爸画一幅画。”
苏离惊喜,“当然可以。”
半小时后,一张蜡笔画交到莫行远手中??画上是三个人手拉手站在太阳下,爸爸的头顶有一圈光环,胸口写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好爸**。
他坐在床边,看了很久,然后轻轻贴在唇上。
一周后,心理咨询师上门进行领养后的首次家庭回访。小满起初躲在房间里,但在苏离轻声鼓励下,还是坐到了客厅沙发上,手里紧紧攥着布偶熊。
谈话进行到一半,咨询师问:“小满,你现在觉得家里安全吗?”
她沉默片刻,望向莫行远,“你还会锁门吗?”
他摇头,“不会。你想出门随时可以,钥匙挂在玄关第二格。”
“那……如果我做噩梦呢?”
“你可以敲我的门。”他答,“或者,我给你装个小夜灯,好不好?”
她终于点头,“这里……比福利院暖和。”
咨询师微笑记录,末了对苏离说:“她已经开始建立安全感了。下一步,是帮助她表达愤怒与悲伤,而不必压抑。”
临走前,她单独叮嘱莫行远:“孩子可能会在未来某天爆发情绪,质问你们为何不早点出现、为何别人有爸妈而她没有。那时,请不要辩解,只需倾听。”
他郑重应下。
果然,一个月后的深夜,他被一阵哭声惊醒。
冲进儿童房,只见小满蜷缩在床上,满脸泪水,嘴里喊着“外婆”,手臂胡乱挥打,显然正陷于噩梦之中。
“小满!醒醒!”苏离轻拍她肩膀。
女孩猛然睁眼,呼吸急促,目光涣散,猛地推开苏离,“走开!你们不是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