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婚后失控 > 第702章 你是不是听不懂中国话了(第1页)

第702章 你是不是听不懂中国话了(第1页)

莫行远是怎么想的苏离不想去猜。

她只知道,他们不再是男女朋友,不再是未婚夫妻。

或许莫行远做得也对,分手了就应该避嫌。

毕竟,他已经有了新欢。

苏离吃了饭从陆婧家里离开,她下到地下车库,走出电梯。

一出去,她就看到了莫行远站在她车子前。

苏离深呼吸,迈开脚步走过去。

车库里很安静,只要不刻意轻手轻脚,就能够听到脚步声。

莫行远回头看过来。

苏离眼神没躲,直接走过去。

她以为,他又会走开。

莫行远站在那里。

似乎在。。。。。。

夜色渐深,苏离将手机轻轻放在窗台上,目光落在庭院那株新种的铃兰上。月光如纱,覆在嫩绿的叶尖,露珠微颤,像是承载着某种未尽的低语。她忽然想起母亲信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若有来生,我还想做你的母亲。”那一刻,她终于明白,所谓轮回,并非时间的重复,而是爱的延续??它不因死亡中断,也不被误解磨灭。

她转身走向书房,脚步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屋内沉淀多年的静谧。书桌上摊开着《反家庭精神控制法》草案的修改稿,红笔批注密密麻麻,像是一场无声的战役仍在继续。她坐下来,翻开最末一页,写下一句新增建议条款:“司法系统应设立‘情感见证’机制,允许子女为已故或失能亲属的精神伤害作证。”笔尖顿了顿,她在下方加了一行小字:“以林秀英案为鉴。”

窗外风起,吹动窗帘一角,带进一丝凉意。她没有起身去关窗,只是静静望着那片摇曳的铃兰影子,思绪飘回庭审那天。当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她并没有流泪,反而笑了。那不是胜利的笑,而是一种释然??就像多年跋涉于荒原的人,终于看见远处升起炊烟。她知道,母亲若在天有灵,定会轻轻抚她的发,说一句:“我的小星,长大了。”

手机再度震动,是伊莎贝尔发来的消息:“明天‘母亲之桥’周年纪念日,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惊喜,你一定要来。”苏离回了个“好”字,指尖微暖。伊莎贝尔不仅是她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母亲当年唯一信任的护士长。正是她,在林秀英临终前偷偷保存了那封信,也保存了一份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信念。

翌日清晨,阳光洒满城市。苏离带着小星和念安一同前往“母亲之桥”庇护所。一路上,念安叽叽喳喳说着学校里的事,小星则安静地听着广播里播放的《沉默的母亲》纪录片片段。当他听到那位聋哑母亲用手语讲述“我只想抱一抱我的孩子”时,突然伸手握住了苏离的手。她侧头看他,男孩嘴角微微扬起,那是久违的笑容。

抵达现场时,大厅已被布置成一片花海。五十多位母亲与孩子围坐一圈,中央摆放着一座由旧照片拼接而成的艺术装置??每张面孔背后都藏着一段被遮蔽的故事。伊莎贝尔拄着拐杖站在前方,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

“今天,我们不只是庆祝一个项目走过一年,”她缓缓开口,“我们是在纪念一种声音的回归??那些曾被定义为‘疯癫’、‘软弱’、‘不配’的母亲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爱我的孩子,我值得被听见。”

掌声响起,一个小女孩走上台,手里捧着一幅画。她怯生生地说:“这是我画的妈妈。她以前总躲在房间里哭,爸爸说她是‘神经病’,不准我和她说话。可我知道,她只是太疼了……现在,我们搬来这里,她每天都会给我扎辫子。”她说完,把画递给苏离。画中女人瘦削苍白,却笑着为女儿系上蝴蝶结,背景是一片盛开的铃兰。

苏离接过画,喉咙一紧。她蹲下身,抱住小女孩,轻声说:“你妈妈很勇敢,你也一样。”

活动接近尾声时,工作人员拉开幕布,露出一面巨大的许愿墙。上面贴满了便签纸,写着各种心愿:“我想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我希望法官能听我说完一句话。”“我想告诉全世界,我不是坏妈妈。”

苏离抬头望去,忽然在一角看到一张熟悉的字迹:“我想让女儿知道,我没有不要她。”那是母亲的笔迹复印件。她怔住,眼眶瞬间湿润。原来伊莎贝尔早已将这封信的内容融入项目精神之中,让它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灯塔。

当天傍晚,她独自回到老宅遗址。春风拂面,铃兰随风轻摆,仿佛在低语回应她的到来。她席地而坐,从包里取出日记本,翻开新的一页。

>“今天,我看到了母亲的爱如何化作千万人的光。

>原来治愈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当一个母亲被理解,她的孩子就不再背负羞耻;

>当一个女人被尊重,整个家庭就有了重生的可能。

>

>我曾以为,走出季家就是自由。

>后来才发现,真正的牢笼不在高墙之内,而在人心深处??

>那些‘你不配’‘你该忍’‘你活该’的声音,比锁链更沉重。

>

>而今,我站在这里,不只是为自己发声,

>也为所有曾跪着求过一句公平的女人。

>我们不必完美才能被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