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他看向李崇义,语气诚恳却带着反驳:“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若王宏发、马子晋二人,依旧拘泥于常规,坐视清河、青山两县兵马因主将畏战而按兵不动。”
“则定风坡防线难以为继,蓟城外无援兵,内无斗志,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他二人行此非常之事,虽手段激烈,有违常制,然其初衷,乃是为了汇聚兵力,挽救北疆危局,保住蓟城,保住韩帅!”
“此乃不得已而为之,其情可原!”
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皇帝:“至于吴承安擅自调动居庸关马肃将军一事。。。。。。”
何高轩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凝重:“陛下,请试想,当时我军在北疆总兵力,远逊于武镇南。”
“若不分出奇兵,集中优势力量,寻求决战之机,而是一味分兵把守,被动防御。”
“其结果,只能是被武镇南各个击破,最终满盘皆输!”
“吴承安行此险招,调马肃将军这支奇兵南下,参与蓟城决战,实乃在绝境中寻求一线生机之无奈之举!”
“虽导致居庸关暂时空虚,被敌所乘,然其最终结果,却是换来了蓟城大捷,重创武镇南主力,解了北疆最大之危局!”
“此乃以战术上的风险,换取战略上的巨大胜利!”
他最后总结,声音带着一种为国请命的决然:“陛下!王宏发、马子晋、吴承安、马肃四人,其行虽有违律法,然其心可鉴,其功甚伟!”
“若因守成规而斩杀此等挽救了北疆局势的功臣,岂非令前线将士寒心?令天下忠勇之士齿冷?”
何高轩上前一步,对着赵真深深一躬:“因此,老臣恳请陛下,法外施恩。”
“念在此四人于国有大功,且事出有因,情非得已,给予他们一个戴罪立功之机会!”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说出了与何高轩昨夜商议好的最终方案:
“可限令吴承安、马肃二人,统率北疆现有兵马,于两个月之内,全力夺回居庸关!”
“若逾期不克,则证明其才不堪用,届时再数罪并罚,依律严惩,亦不为迟!”
“如此,既全了朝廷法度之威严,又给了功臣改过自新、弥补过失之机,更可确保北疆防务不致因临阵换将而生变,实乃两全之策!望陛下圣裁!”
何高轩这番话,有理有据,既承认了过失,又强调了功绩和当时的特殊情势。
最终提出的“限期夺关,戴罪立功”的方案,更是给了皇帝一个看似可以兼顾法理与人情的台阶。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龙椅之上的年轻帝王。
是采纳太师铁面无私的建议,立斩功臣以正法纪?
还是听从何高轩的劝谏,给予戴罪立功的机会,以稳定北疆局势?
赵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金銮殿内,落针可闻,唯有那决定数人命运乃至北疆未来的天平,在皇帝心中微微摇摆。
何高轩一番陈词,情理兼备,提出的“戴罪立功”之策看似给皇帝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台阶,也暂时稳住了朝堂上不少中间派官员的心思。
许多人暗自点头,觉得此法确实最为稳妥。
然而,李崇义经营朝堂数十载,树大根深,岂会如此轻易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