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让他左右为难。
他的目光在沉默的百官中逡巡。
最终,落在了文官班列中一位始终眼观鼻、鼻观心,未曾发表任何意见的老臣身上——光禄大夫赵愈。
赵愈,乃是皇室远支宗亲,辈分极高,虽不掌实权,但地位清贵,在朝中德高望重。
更重要的是,他向来以中立公允自居,不参与任何党派争斗,其意见往往能被各方勉强接受,是朝堂上典型的“和事佬”与缓冲剂。
在此僵持不下之际,赵真希望能借助这位宗室老臣的威望和看似客观的立场,来打破眼前的僵局,为自己提供一个更清晰的决策参考。
“赵爱卿,”
赵真开口,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随之转向一直保持沉默的赵愈。
“你乃宗室长者,德高望重,于此事。。。。。。有何见解?”
被皇帝点名,赵愈无法再置身事外。
他缓缓出列,步伐沉稳,脸上带着一种符合他年龄和身份的凝重与深思。
他先是对皇帝恭敬行礼,然后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对峙的双方。
然而,还没等赵愈开口。
太师李崇义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与威胁的声音,便抢先一步响起,仿佛是在提醒,又像是在警告:
“赵大夫,”
李崇义并未看赵愈,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您乃宗室楷模,向来以持正公允著称。”
“如今此事,关乎朝廷法度之威严,关乎纲常伦理之存续,更关乎北疆未来之安稳。”
“还望赵大夫。。。。。。能秉持公心,谨言慎行,为我大乾之万年基业,仗义执言!”
这番话,看似尊重,实则已将“朝廷法度”、“纲常伦理”、“万年基业”这些大帽子扣了下来。
隐隐将赵愈架在了火上,暗示他若不能“秉持公心”,便是罔顾国法,损害国本。
何高轩见状,心中暗骂李崇义老奸巨猾,但也立刻出声,语气诚恳,却同样带着深意:
“赵大夫!北疆战事,血火交织,瞬息万变,非身处其境,难以体会其中之艰难与无奈!”
“前线将士,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其所行所为,或许有违常制,然其忠勇之心,天地可鉴!”
“还望赵大夫。。。。。。莫要昧着良心,寒了忠臣义士之心啊!”
一个要求“秉持公心”,一个呼吁“莫昧良心”,双方都将巨大的压力施加到了这位老臣身上。
赵愈站在御阶之下,感受着来自皇帝、太师、何大夫以及满朝文武或期待、或审视、或威胁的目光。
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愈发凝重,甚至能看出几分挣扎。
他心中明镜似的。
太师一党势大,根深蒂固,得罪不起。
但何高轩所言也非虚,北疆确实需要吴承安这样的将领去稳定,韩成练更是动不得。
无论他偏向哪一边,都必将得罪另一方,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赵愈已然打定了主意——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
否则今天这关,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