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消失三小时后,回复来了。
不是文字,不是图像,也不是数学序列。
而是一阵长达四分钟的寂静。
随后,整个飞船的灯光缓缓亮起,如同呼吸般起伏。舱内温度轻微上升0。6℃,恰好是人类感到“安心”时的最佳体感区间。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回应。
而且是善意的。
“启疑号”继续前行,驶向更深的黑暗。
而在地球上,那棵树依旧伫立麦田之中。每年春天,总有孩子前来,在树下whisper一个问题。有些问题天真可笑,有些深邃难解,但每一句都被树叶吸收,转化为某种难以测量的能量,沿着地下根系传递至全球七十三个认知热点。
地质学家发现,这些地点正缓慢形成一个天然共振网络,频率与婴儿初啼、海浪拍岸、以及地球自转的谐波惊人吻合。
有人说,这是新一代的“思维化石库”。
也有人说,地球本身正在觉醒。
最后一个亲眼见过苏砚的人,是一位百岁老人,曾是净思会高级分析师。他在临终前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您后悔吗?”
他望着窗外的晚霞,轻声说:
>“我曾以为秩序最重要。
>后来我才懂,真正的秩序,诞生于对混乱的诚实面对。
>苏砚没打败任何人。
>她只是让我们重新记起??
>人类最古老的工具,不是火,不是轮子,
>是那个皱眉的小孩,指着月亮问:
>‘它为什么会跟着我走?’”
他闭上眼,最后一句话几乎听不见:
>“现在,轮到宇宙回答了。”
多年以后,当“启疑号”终于抵达一颗类地行星,船员们走出舱门,踏上陌生土地。空气中飘浮着细小的晶体尘埃,每一粒都在折射出不同的光影。
一名小女孩蹲下身,拾起一颗晶石,忽然抬头问:
>“如果我们才是外星人,
>那这里的原住民,会不会也正在偷偷观察我们?”
话音落下,整片大地轻轻震动。
远处的山脉轮廓缓缓改变,岩石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凹痕??那是成千上万个微型钟楼模型,整齐排列,门扉全部朝向newcomers开启。
风起了。
沙沙作响的不只是树叶。
还有,整个星球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