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诏书内容并不是局限于简单补缺,而是倾向于大量此前被崔泓压制,或者因为出身寒门而晋升无望的官员得到破格提拔,填充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关键职位。
而一些以往由世家子弟把持的重要职位,也换上了颇具实干才能的官员。
早朝上,新任官员们依次谢恩。
其中不乏气度沉稳的新官员,如那位被升为工部右侍郎的赵明诚,上奏关于河工治理的见解条理清晰,务实恳切,令人眼前一亮。
又如新任的几位监察御史,虽然年轻,但绝不是等闲之辈。
朝堂的气氛悄然改变。
以往崔泓势大时,奏事往往要看崔泓或其党羽的脸色,如今明显活跃了许多。
一些关乎民生的议题,开始被更多官员提及和讨论。
虽然仍有争论,但少了些火药味,多了就事论事的务实。
李睿高坐龙椅,观察着这一切。
他适时颁布了几道新政令:
一是加强对盐铁专卖的监管,削弱地方豪强和某些世家的渗透。
二是改革部分漕运,派遣专员巡查,确保漕粮安全,压缩贪污腐败空间。
三是明令禁止各部院官员与特定商号来往过于密切,切断官员与某些商业势力的利益互助。
这些政令推出,无疑进一步巩固了皇权,削弱了世家门阀对经济和某些行政部门的影响力。
虽有议论,但在崔泓倒台后,推行得颇为顺利。
下朝后,杜仁绍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与同僚过多寒暄,而是径直去了京营衙署。
校场上,士兵们操练的热火朝天。
沈追一身戎装,正指挥演练新阵。
见杜仁绍来了,立刻跑步上前,抱拳行礼:“国公爷!”
杜仁绍摆手示意他继续,自己则站在一旁观看。
只见阵法变换迅捷,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士气高昂。
他暗暗点头,沈追确实已经能独当一面。
演练结束,杜仁绍将沈追叫到署内。
“沈追,京营经此风波,军心可还稳定?”杜仁绍问道。
“回国公爷,将士们都知道崔泓伏法,人心大快!如今操练更加卖力,都愿为陛下、为朝廷效死力!”沈追声音洪亮。
“好。”杜仁绍点头,“从今日起,京营日常操练、巡防调度、军械维护等一应事务,都由你全权负责,除了重大军情或陛下特旨,不必事事向我禀报。”
沈追一怔,随即单膝跪地:“国公爷,末将资历尚浅,恐难当此重任,京营乃是京师屏障,还需要国公爷坐镇!”
杜仁绍扶起他,正色道:“你的能力,我信得过,陛下也信得过,正值用人之际,年轻人就该多担些担子。”
“我并不是撒手不管,大局和应对突发情况仍是我的职责。但具体军务,你要尽快上手,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沈追闻言,心中激动,更是感念杜仁绍的提携与信任,“末将遵命!定不负国公爷与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