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四合院:重生傻柱奖励超强体魄 > 第268章 刮骨钢刀厉害回来了(第1页)

第268章 刮骨钢刀厉害回来了(第1页)

龙野好久才回过神来。

看着何雨柱,没有说自己没发挥好,他很清楚双方的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好,我会遵守约定的。”龙野认真的说道。

娄家这边算是再加一个能打的。

。。。

小当归顺着父亲指尖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片被红笔圈出的偏远山区??川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村落。地图上标注着一行细小却刺目的字:“全村无稳定供电,冬季最长断电137天。”她默默记下了这个数字,转身跑进屋,把新愿望写在了《光明日记》本的第一页。

“我们要去的地方,连路都没有。”张磊翻看卫星图时皱眉,“最近的乡镇距目标村六十公里,中间全是塌方带和泥石流沟谷。设备运输是个大问题。”

“那就用骡队。”何雨柱说得平静,“当年红军过雪山都靠两条腿,我们有光伏板、有电池、有人心,还怕走不到?”

话音未落,院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孙有志带着五名志愿者回来了,风尘仆仆,脸上却带着笑。他脱下沾满黄泥的登山靴,在门口摆得整整齐齐。“帕米尔高原三个哨所全部通电!”他一进门就喊,“战士们第一次在除夕夜看上了春晚直播!他们让我代全国观众说声谢谢!”

屋里顿时爆发出掌声。林晓彤立刻连线总部,将数据录入“万家灯火图3。0”系统。屏幕上,三颗原本灰暗的小点缓缓亮起蓝光,象征着能源接入成功。紧接着,一段由边防战士录制的视频自动上传:风雪中,一名年轻士兵站在哨楼顶,手举一盏LED灯,大声说道:“祖国,我这里有光!”

那一晚,四合院彻夜未眠。

第二天清晨,秦淮如端着热豆浆走出厨房,看见小当归正蹲在院子里教一群孩子拼装微型风力发电机模型。孩子们来自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是“种子教师培养工程”的首批旁听生。她没打扰,只悄悄拍了几张照片发到微信群里,配文:“我们的未来,正在动手发电。”

上午九点,战略协调会正式开始。议题是“如何让能源抵达最不可能抵达的地方”。许大茂远程接入会议,身后挂着一幅巨大的技术路线图。他推了推眼镜,语气笃定:“我们研发出了‘火种背包’??一套可拆卸、模块化、总重不超过十五公斤的便携式能源包,包含柔性光伏膜、微型逆变器、固态储能单元和无线充电接口。一个人就能背进去。”

“还能语音交互。”林晓彤补充,“内置AI助手‘萤小火’,能教当地人基础用电常识,比如怎么安全接线、如何判断故障。”

“太好了!”小当归跳起来,“我可以当它的声音!”

众人哄笑。何雨柱点头:“那就这么定了。第一批‘火种背包’随队出发,目的地:凉山。”

筹备工作迅速展开。十套“火种背包”连夜调试完毕,每套都贴上了专属编号和祝福语。6号包上写着:“送给不怕黑的小阿依”,是小当归亲手写的。

临行前夜,秦淮如为丈夫收拾行李。她把一件厚毛衣叠进包里,又塞了一瓶常备药。“你这次去的地方,比阿拉善还难。”她低声说,“答应我,别硬扛。”

何雨柱握住她的手:“我不是一个人去的。你看??”

窗外,一辆辆私家车陆续驶入胡同口。快递员老李开着他的电动三轮,后厢装满了绝缘胶带和电线;退休电工王师傅带来了自己珍藏三十年的工具箱;就连四合院隔壁的贾张氏,也颤巍巍送来一包晒干的姜片:“路上冷,喝点热水。”

这一幕,被小当归悄悄录进了当天的《光明日记》。

“爸爸说,真正的光,是从人心里面长出来的。”她对着镜头认真地说,“今天,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光源。”

车队于次日黎明出发。七辆车,十五人,携带设备与希望,驶向西南群山。

进入四川境内后,路况急转直下。暴雨连绵,山体松动,多处道路中断。他们在雅安滞留两天,靠志愿者临时搭建的应急通信站与外界保持联系。第三天凌晨,终于找到一条牧民踩出的小道,勉强可通过越野车。

越是深入,越觉震撼。沿途村庄散落在陡坡之上,房屋低矮破旧,许多人家仍用蜡烛照明。孩子们放学要走两小时山路,书包里最贵的东西是一节五号电池。

抵达目标村??阿嘎村时,已是第五天黄昏。村子建在半山腰,背后是终年不化的雪山。村民围拢过来,眼神警惕又好奇。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站在人群最前,正是信中提到的那个怕黑的老人。她叫沙玛嫫,八十二岁,独居多年。

“她说欢迎你们。”村里的小学老师兼翻译吉克尔布迎上来,“但她不信你们能让灯亮起来。她说,以前也来过‘上面的人’,拍完照就走了。”

何雨柱没解释,只是点点头,然后对小当归说:“咱们先点亮一盏灯。”

当晚,全队在村委会活动室扎营。外面雨声淅沥,屋内灯火通明??那是他们带来的“火种背包”供电的LED灯。小当归爬上桌子,打开投影仪,播放第一期《光明日记》给村民们看。画面里,沙漠中的萤火驿站闪闪发光,巴特尔爷爷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太阳。”

起初没人说话。渐渐地,有孩子睁大了眼睛,老人眯起了眼,妇女们交头接耳。当看到苏和在结业典礼上戴上“守光者”徽章的画面时,整个屋子突然安静下来。

“他说……他也想学。”吉克尔布轻声翻译,“那位穿黑衣服的年轻人,他说他也能做到。”

第二天清晨,施工正式开始。由于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所有光伏支架均由人工搬运上山。志愿者们肩扛手抬,在泥泞中一步步前行。小当归也没闲着,她拉着几个同龄女孩,用彩笔在废旧木板上画电路图,一边画一边讲:“红色是正极,蓝色是负极,接错了会冒烟哦!”

中午时分,第一块柔性光伏膜成功铺设在村委会屋顶。随着逆变器启动,屋内的节能灯“啪”地一声亮了起来。村民们惊呼出声,有个小男孩甚至吓得躲到了妈妈怀里。

沙玛嫫站在门口,久久不动。直到小当归牵着她的手走进屋,指着墙角的插座说:“奶奶,以后晚上不怕了,你可以开灯、看电视、煮热水。”老人颤抖着伸出手,轻轻触碰开关,按下,灯灭;再按,灯亮。她忽然哭了。

“她说,这是她三十年来第一次,能在夜里看清自己的手。”吉克尔布红着眼眶翻译。

那天晚上,全村开了个篝火晚会。没有音乐,大家就打着拍子唱歌;没有舞台,孩子们就在火光下跳舞。何雨柱坐在角落,看着小当归被一群小姑娘簇拥着教唱《萤火虫》,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你知道吗?”张磊坐到他身边,“刚才有几个年轻人主动报名参加培训。他们说,不想再等别人来送光,想自己学会发电。”

何雨柱点头:“这才是‘星链行动’的意义。不是我们建了多少站,而是唤醒了多少人愿意站起来,成为光源。”

第七天,主电站建成。一座小型风光互补系统矗立在村口高地,搭配两组固态储能柜,足以满足全村三十户的基本用电需求。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两名初中毕业生通过考核,成为“妈妈电工班”在西南地区的第一批学员。

结业仪式上,小当归作为“童声监督员”颁发证书。她认真地念出每个人的名字,然后送上一枚特制徽章??背面同样刻着:“始于微光,成于坚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