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草芥称王 > 第137章 乾坤大挪移(第3页)

第137章 乾坤大挪移(第3页)

“我们带回这些东西。”他说,“然后让全世界知道,什么叫‘永不遗忘’。”

返程途中,队伍遭遇伏击。

三辆黑色越野车从林间冲出,车上人员未穿制服,手持非制式武器。交火中,一名技术员受伤,另一人牺牲于爆炸。幸而林昭提前设置了应急信标,程砚秋联络边境武装组织介入救援,才得以突围。

回到安全屋已是第十一天。U盘内容经多重解密后确认属实:萧振邦确系“清源计划”末期晋升的核心决策者之一,现为某国家级智库名誉主席,表面退隐,实则操纵多条政策研究链条,持续影响青年思想塑造工程。

更惊人的是,视频会议中,他亲口说道:

>“历史不能改变,但记忆可以重塑。只要新一代不再追问,旧世界就会自然死去。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真相,而是让它变得无关紧要。”

阿启将这段视频剪辑成三分钟短片,命名为《父亲的最后一首诗》,附上百份受害者证词、医学报告与地理证据链,提交至海牙法院作为补充材料,同时在《众声录》平台公开发布。

四十八小时内,全球超过两千家媒体转载。BBC制作专题纪录片;瑞典文学院三位院士联名致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设立“记忆保护公约”;日本冲绳民众自发举行烛光祭,悼念本国被抹除的历史伤痕。

而在国内,一场静默的觉醒正在蔓延。

某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父亲的最后一首诗》,被家长举报后遭停职。消息传出,数百名学生集体罢课,在校门口朗读《纪念刘和珍君》;一位退休警察在网上自曝曾参与九十年代“清源”残余档案焚毁行动,称“我烧的不是纸,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更有年轻人发起“寻根运动”,徒步走访祖籍村落,挖掘掩埋的地契、族谱与墓碑。

五月五日,立夏。

传承馆迎来最特殊的一批访客??十二位平均年龄八十四岁的老人,皆为当年“认知矫正组”底层工作人员。他们曾在恐惧中沉默半生,如今终于站出来,讲述自己如何被迫签署保密协议,如何目睹同事精神崩溃,如何在深夜偷偷烧掉实验记录。

其中一人说:“我以为我只是个小角色,不会有人追究。但现在我才明白,每个按下删除键的人,都是帮凶。”

他们的证词被录入“无声课堂”第四季展览,展厅中央放置十二把空椅子,每把椅背上刻着一句话:

>“我曾亲手擦去别人的过去。”

>“我也渐渐忘了自己是谁。”

>“请不要原谅我,但请记住这一切。”

阿启每日巡视展馆,常在那把写着“我还记得你”的椅子前驻足良久。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萧振邦仍在幕后活动,新的信息污染不断涌现,甚至有伪造视频声称阿启本人接受了境外势力整容改造,意图颠覆国家形象。

但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牵着祖父母的手走进展厅,指着墙上的名字问:“这是谁?他经历了什么?”

每当这时,老人便会蹲下身,轻轻告诉他们:

“这是我们的过去。很痛,但必须知道。”

六月初,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正式宣布:基于《众声录》提供的完整证据链,认定“清源计划”构成系统性强迫失踪、文化灭绝与反人类罪行,虽因时效问题无法起诉个人,但将建立永久性档案馆予以记录,并建议各国将其纳入人权教育课程。

消息传来当晚,传承馆举行了小型庆祝仪式。没有香槟,只有清茶。众人围坐庭院,听一位苗族老歌师唱起古老的叙事调。

阿启抬头望天,乌云散尽,银河横贯苍穹。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一句话:

**“真正的死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闭上了眼睛。”**

而现在,他终于明白另一句话的意义: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死者就不会真正离去。”**

草芥称王,不在权势,而在不屈;

微光燎原,不靠呐喊,只凭传递。

他们或许无法改写昨天,

但他们正在定义明天的模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