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未来?”陈默问。
“是可能。”苏晓闭上眼,“但它需要足够的愿力支撑。否则,只会坍缩成一场集体幻梦。”
三天后,全球同步发生异象。
所有曾接触过“心契之力”的人,无论是否觉醒,都在同一时刻梦见了一扇门。门后没有房间,只有一片洁白的空白空间,中央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支笔、一瓶墨、一页空白的纸。
梦中有个声音说:“写下你的誓言。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只要你真心相信它值得守护。”
次日清晨,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奇异现象:有人在家门口发现写满誓言的纸条,字迹陌生却情感真挚;学校黑板自动浮现学生未曾书写的承诺;监狱墙壁渗出囚犯忏悔的文字;甚至深海探测器传回的画面中,海底岩石上也出现了用远古文字镌刻的誓约。
科学家无法解释,只能命名为“普世铭刻现象”。
而陈默与苏晓明白??第九信愿正在构建它的神经网络,每一个誓言,都是一次突触连接。
一个月后,第一例“自发共鸣者”出现。
一名七岁女孩,在目睹母亲车祸重伤后,无师自通地画出了“续魂印”,并用自己的血为引,完成了仪式。母亲苏醒,而女孩昏迷了七天,醒来后只说了一句:“我不是我,我是大家一起做的梦。”
随后,类似案例迅速增加。
有人在灾难现场无意识吟唱出《破妄之音》片段,稳定了数百人的情绪;有人在暴乱中张开双臂,形成一道无形屏障,使子弹在接近时自动偏转;更有甚者,能在死者闭眼前捕捉到最后一丝执念,并将其封存于青莲之中,等待有缘人唤醒。
世界开始悄然改变。
政府不再封锁“心契事件”,反而设立“愿力登记制度”,允许公民自愿提交个人誓言,并获得相应的精神防护认证。学校开设“情感共鸣课”,教导孩子如何识别与传递善意。军队取消心理测试,改为“泪量评估”??越是能在关键时刻为他人落泪的士兵,越被视为精英。
陈默与苏晓成了传说,但他们从未离开。
每年清明,他们仍会回到仙子茶铺旧址,摆上两杯清茶,静坐一日。不说话,也不见客,只是等待。
等待下一个背吉他的少年,和下一个提舞鞋的女孩。
直到某年冬天,雪落无声。
一个穿红棉袄的小男孩独自来到长椅前,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他蹲下身,把纸压在茶杯底下,然后跑开了。
陈默捡起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我想保护妈妈,因为她总在夜里偷偷哭。”
苏晓看着那行字,眼角滑下一滴泪。
泪珠落地,瞬间绽开一朵青莲,花瓣舒展间,浮现出一行金光小字:
>“新宿主确认。编号:0001。
>信愿等级:纯白。
>共鸣频率:与‘破妄’初始波段一致。”
陈默轻轻将纸条收好,放进木盒最底层。
他知道,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次,他们不再是主角。
只是引路人。
就像十年前,那两杯热茶,也曾静静等在长椅上,等着不懂沉默的人,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