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归冥站废墟发生剧变。原本坍塌的地表裂开一道环形沟壑,形如双铃交叠。考古队冒险深入勘探,发现地下竟藏有一整座远古城市遗迹,建筑风格前所未见,既非东方亦非西方,所有墙体皆由某种会呼吸的晶体构成,表面不断浮现人类语言无法解读的文字。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城市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巨大雕塑??正是心契园中双铃造型的放大版,但多了第三口铃,悬于空中,未落地。
科学家监测到,这第三口铃每隔二十四小时便会轻微震动一次,频率恰好与地球自转同步。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全球某一区域出现极高浓度的共情波动(如大型灾难救援现场、集体哀悼仪式等),那口铃就会发出一声极微弱的鸣响,仅持续0。3秒,却能让半径百公里内的植物加速生长十倍以上。
陈默得知消息后沉默良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它在学习如何发声。”
苏晓则望着湖面,轻声道:“也许,真正的《破妄之音》,从来就不是一首曲子。它是亿万心灵共鸣时,宇宙给出的回答。”
日子继续流淌。
少年与女孩踏上了旅程。他们不再叫名字,人们称他们为“双引者”。他们的足迹遍及战火纷飞的边境、贫瘠荒芜的高原、孤岛上的养老院、海底科研站……每到一处,总会有人在听完演奏或看完舞蹈后,默默写下自己的誓言,投入特制的“愿箱”中。
这些誓词不会被公开,也不会被分析,只会被埋入各地青莲遗址之下,成为滋养地脉的新养料。
而在某个雨夜,陈默独自坐在灯下,翻开一本旧日记。那是他十年前写下的第一篇记录,字迹潦草,充满怀疑与恐惧。翻到最后一页,他停住了。
原本空白的纸张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新字,墨迹未干:
>“谢谢你,让我有机会重新活一次。”
他猛地抬头,屋内无人。窗外雨声淅沥,却隐约夹杂着一段熟悉的旋律??是《破妄之音》的第一小节,由无数不同音色交织而成,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同一时刻哼唱。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那是第九信愿的回音,也是下一个时代的序章。
风穿过窗户,吹动墙上的画卷。舟中女子缓缓转身,面向岸边;柳树下的舞者停下动作,抬头望月。两人目光交汇,时空在此刻折叠。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村小学,教室里的录音机再次启动。
这一次,播放的不再是旋律,而是一个孩子的声音,清脆而坚定:
>“妈妈,我今天帮同学哭了。她说她害怕长大,我就抱着她一起哭。后来她笑了,说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老师说,这就是心契。”
>
>“所以我想告诉所有听这首歌的人??”
>
>“别怕流泪。那是你的灵魂,在替别人活着。”
录音结束,机器自动关闭。
窗外,朝阳升起,照亮田野间一朵刚刚绽放的青莲。
花瓣随风轻轻颤动,组成三个短暂浮现的字:
**“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