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状元郎 > 第三一八章 知行合一(第1页)

第三一八章 知行合一(第1页)

在二郎滩休养期间,王守仁特别喜欢去看疏通赤水河工程。

自去岁十月工程启动,叙泸兵备道黄珂总领其事,泸州及下属各县、赤水卫、永宁卫及太平守御千户所皆全力参与,共计征调民夫四万余人。

就连永宁。。。

夜色如墨,寒风卷着枯叶在青石板路上翻滚。林砚之披着一件旧棉袍,坐在灯下翻阅《春秋左传》,油灯昏黄的光映在他清瘦的脸庞上,眉宇间透着几分疲惫,却依旧不肯合眼。他已三日未眠,只为赶在明日殿试前将心中所思尽数梳理清楚。

窗外忽有脚步声传来,轻而急促,像是刻意压低了声响。林砚之眉头一动,抬眼望向门口。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身着灰布短打的小厮探头进来,满脸焦急:“公子!不好了,贡院那边出事了!”

林砚之一惊,手中书卷差点掉落。“何事?”

“今夜子时,有人潜入贡院,在号舍墙上题了反诗!署名……署名竟是‘林砚之’!”

“什么?”林砚之猛地站起,脸色骤变,“荒唐!我几时写过反诗?又岂会蠢到自留姓名?”

小厮喘着气道:“那诗写得极是激烈,说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说‘天子昏聩,权奸当道’,连当今圣上都骂进去了!如今监考官已封锁贡院,正派人四处搜捕您呢!说是若不自首,便要以谋逆论处!”

林砚之冷汗直冒,脑中飞速运转。他出身寒门,十年苦读,靠一篇策论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殿试,眼看功名唾手可得,怎会在最后关头遭此陷害?

他猛然想起三日前在茶楼偶遇的那个锦衣男子。那人自称姓沈,谈吐儒雅,与他论及朝政时言辞激愤,却又处处试探他的立场。当时他还以为是志同道合之士,未曾多想。如今回想,怕是早有预谋!

“沈某敬佩才子,愿助君一臂之力。”那人临走时留下一句话,还赠了一方砚台。此刻林砚之奔至案前,掀开那方紫檀木盒??砚台底下竟藏着一张薄纸,上面赫然写着那首“反诗”的草稿!

“好毒的计!”林砚之咬牙切齿,“这是要借我的手,毁我前程,甚至取我性命!”

他深知一旦被定为“逆党”,不仅自己难逃一死,家人也将受牵连,九族之内皆不得安宁。更何况,这首诗若真出自他口,便是对皇权的大不敬,哪怕辩解也无济于事。

门外又响起急促敲门声。

“林公子可在?”一名差役在外高声喝问,“奉礼部令,查抄住所,缉拿嫌犯!”

林砚之深吸一口气,迅速将那张草稿塞入袖中,又从床底抽出一卷旧衣裹住《春秋》原本,随即吹灭灯火,翻窗而出。

寒风刺骨,巷道幽深。他贴着墙根疾行,耳听身后人声鼎沸,火把四起。他知道,此刻整个京城都在搜捕一个叫“林砚之”的逆贼。而真正的他,却只能像老鼠一般躲藏。

他不敢回家,不敢见任何人。唯一能信的,只有一个人??苏明远。

苏明远是翰林院编修,年少时曾与林砚之同窗读书,二人情谊深厚。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臣,贬至地方十余年,直至去年才调回京师。此人虽官职不高,但为人刚正,且与朝中几位清流交好,或可助他洗清冤屈。

林砚之绕过三条街,终于来到苏府后巷。他轻轻叩击墙砖第三块,片刻后,一道黑影悄然出现。

“是你?”苏明远压低声音,“我听说了,满城都在通缉你。”

“我是被陷害的。”林砚之递上那张草稿,“你看这字迹,并非我所书。而且,那首诗的内容,我也绝不会写。”

苏明远接过细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不是你的笔法……但这墨迹新鲜,应是近日所写。更奇怪的是,这纸是贡院专用的‘云纹笺’,寻常人根本拿不到。”

“有人故意栽赃。”林砚之沉声道,“而且,此人对我极为了解,知道我会去贡院温书,也知道我常走哪条路。”

苏明远沉默片刻,忽然道:“你说的那个沈姓男子……可是身形高大,左耳缺了一角?”

林砚之心头一震:“你怎么知道?”

“他是东厂的人。”苏明远冷冷道,“名叫沈千户,专司监察士子言行。三年前,他就用同样的手段,逼死了江南才子孙文昭??也是在殿试前夜,墙上题反诗,署名孙氏。事后查明,乃是伪造笔迹,可人已问斩,悔之晚矣。”

林砚之浑身发冷。原来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些人就是要让天下寒门士子明白:若不顺从,纵有才华,也难登金榜。

“那你打算怎么办?”苏明远盯着他,“现在全城戒严,你露面就是死路一条。”

林砚之望着远处皇宫方向,灯火辉煌,如同神殿。那里即将举行殿试,决定三百士子的命运。而他,本该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人。

“我要参加殿试。”他缓缓开口,语气坚定如铁。

“你疯了?”苏明远失声,“你现在是钦犯!进去就是自投罗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