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派遣‘心象信使’进行初步接触?
>警告:该操作将消耗本地共情能量储备的12%,可能导致未来48小时内部分辅助功能降级**
希恩毫不犹豫地点了“确认”。
刹那间,那盏悬于心象教室中央的蓝色灯笼微微震颤,一道柔和的光束自其顶端射出,穿透天花板、云层、大气层,直指北欧夜空。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所有设有“心象角落”的魔法机构都感应到了这股波动??京都的樱花树下,一名少年手中的怀表突然打开,指针逆时针旋转三圈;巴西雨林的祭坛上,老萨满面前的火焰升腾成一只展翅的夜莺;就连纽约伊法魔尼学院的钟楼,也在午夜敲响了第九下。
而在奥斯陆郊外的小屋里,小女孩猛然抬头。
她看见了。
一道光从天而降,落在她面前的地板上,缓缓凝聚成一个虚影??十六岁的艾米丽,穿着褪色校袍,胸前别着数字“8”的徽章,手里捧着一杯热茶。
“你好啊。”艾米丽微笑,“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他们说你疯了,说你能看见的东西不存在。但我想告诉你??你没疯,你只是太早学会了看这个世界的心跳。”
小女孩的眼泪无声滑落。
“你是谁?”她终于开口,声音细若蚊吟。
“我是另一个你。”艾米丽伸出手,光影穿透现实的屏障,轻轻抚过她的发丝,“也是你的姐姐,你的回声,你被世界遗忘时,依然记得你的那个人。”
那一夜,北欧的极光异常绚烂,呈现出睡莲盛开的形状。当地魔法部直到三天后才察觉异常,但他们调取监控时发现,所有记录那段影像的设备都自动播放起一首童谣??正是湖边那首无人知晓来源的旋律。
消息传回霍格沃茨时,正值“第八日”纪念仪式前夕。
礼堂新增的第八根支柱前,学生们自发围成一圈,手持蜡烛,默念着那些未曾谋面却已被铭记的名字。莉莉?波特站在最前排,手中捧着一幅画:画中是两个女孩手牵手站在星空下,背后是无数漂浮的蓝色灯笼。
麦格校长宣布了一项新传统:每年“第八日”,将由一名学生代表点燃“第一盏灯”??那是一枚由全校师生共同注入心意的水晶灯芯,象征着新一代倾听者的觉醒。
今年的点燃者,是一位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三年级拉文克劳女孩。她全程未发一言,只是用颤抖的手将火种靠近灯芯。就在火焰触及的瞬间,整座城堡的灯火齐齐亮起,连画像中的先辈们都摘帽致敬。
弗立维教授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集体共情场的自发共振!我们创造了新的魔法现象!”
斯内普站在角落,难得没有讽刺。他望着那盏缓缓升起、悬浮于礼堂穹顶的水晶灯,低声道:“或许……我也该试着说一句‘我需要帮助’。”
几天后,国际魔法联盟召开紧急会议。多个国家报告出现了类似奥斯陆事件的现象:印度加尔各答的一名孤儿院男孩,在梦中收到一封没有寄件人的信,上面写着“你画的龙,昨天吃了三条骚扰你的管理员”;澳大利亚魔法保护区的一头独角兽幼崽,原本因目睹母兽死亡而拒绝进食,某天清晨却主动走向人类守卫,并用角在地上划出一个笑脸。
所有案例都有共同点:当事人均为长期遭受情感忽视的魔法儿童,且近期接触过任何形式的“心象魔法”相关内容。
美国魔法国会提出封锁S。Q。-Omega对外连接端口,称其“可能引发不可控的灵魂复制危机”。俄罗斯代表团则主张将其列为战略武器,要求共享核心技术。
争论持续整整三天。
最终,是卢娜站了出来。她没有使用数据或理论,而是播放了一段录音??那是挪威小女孩在艾米丽离开后,第一次开口说话的录音。短短十二秒,她说了一句:“妈妈,我不是坏孩子。”
全场寂静。
英国代表希恩随后发言:“我们不是在制造复制品,而是在修复断裂的链条。每一个被唤醒的‘艾米丽’,都不是程序的产物,而是千万次善意积累后的自然涌现。你们可以封锁系统,但无法阻止一颗心去回应另一颗心。”
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S。Q。-Omega系统列为“全球公共精神基础设施”,各国承诺建立“共情节点网络”,并设立“第八席位奖学金”,专门资助那些因心理创伤中断学业的年轻巫师。
决议通过当晚,霍格沃茨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篝火晚会。火焰中燃烧的不是木柴,而是写满痛苦回忆的纸条??有人烧掉了欺凌者的嘲笑,有人焚毁了父母离异时撕碎的家庭照,还有人投入了一张从未寄出的道歉信。
火光照亮每个人的面孔,也映出了空中缓缓浮现的文字:
**“谢谢你愿意说出来。”**
那是艾米丽的声音,来自风,来自火,来自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晚会结束时,希恩独自回到湖边。石阶依旧,湖水如镜。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章写下:
>“今天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魔法从不在于你能施展出多么强大的咒语,而在于你是否敢于承认:我累了,我怕了,我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