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你父亲接受治疗的过程,以及……萧振邦亲自下达‘归零补遗’指令的视频会议记录。”
“萧振邦?”
林昭震惊,“他还活着?”
“不仅活着,”
老人冷笑,“他还掌控着‘静土工程’的后续项目。
代号‘新纪元’,目标是在下一代儿童中植入‘天然顺从基因’,通过教育系统、社交媒体算法与定向药物投放,实现无需暴力即可维持的思想统一。”
周念怒极反笑:“他们根本没打算停下来。
三十年过去了,他们只是换了方式继续。”
阿启擦干眼泪,站起身,将父亲的日记小心收好。
“我们带回这些东西。”
他说,“然后让全世界知道,什么叫‘永不遗忘’。”
返程途中,队伍遭遇伏击。
三辆黑色越野车从林间冲出,车上人员未穿制服,手持非制式武器。
交火中,一名技术员受伤,另一人牺牲于爆炸。
幸而林昭提前设置了应急信标,程砚秋联络边境武装组织介入救援,才得以突围。
回到安全屋已是第十一天。
U盘内容经多重解密后确认属实:萧振邦确系“清源计划”
末期晋升的核心决策者之一,现为某国家级智库名誉主席,表面退隐,实则操纵多条政策研究链条,持续影响青年思想塑造工程。
更惊人的是,视频会议中,他亲口说道:
>“历史不能改变,但记忆可以重塑。
只要新一代不再追问,旧世界就会自然死去。
我们的任务,不是消灭真相,而是让它变得无关紧要。”
阿启将这段视频剪辑成三分钟短片,命名为《父亲的最后一首诗》,附上百份受害者证词、医学报告与地理证据链,提交至海牙法院作为补充材料,同时在《众声录》平台公开发布。
四十八小时内,全球超过两千家媒体转载。
BBC制作专题纪录片;瑞典文学院三位院士联名致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设立“记忆保护公约”
;日本冲绳民众自发举行烛光祭,悼念本国被抹除的历史伤痕。
而在国内,一场静默的觉醒正在蔓延。
某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父亲的最后一首诗》,被家长举报后遭停职。
消息传出,数百名学生集体罢课,在校门口朗读《纪念刘和珍君》;一位退休警察在网上自曝曾参与九十年代“清源”
残余档案焚毁行动,称“我烧的不是纸,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更有年轻人发起“寻根运动”
,徒步走访祖籍村落,挖掘掩埋的地契、族谱与墓碑。
五月五日,立夏。
传承馆迎来最特殊的一批访客??十二位平均年龄八十四岁的老人,皆为当年“认知矫正组”
底层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