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了,带着新一天的气息。
这一次,它吹向的是未来。
三个月后,世界并未陷入动荡,反而迎来一场静默的蜕变。各国政府悄然调整政策,将“共感教育”纳入基础课程体系。学校不再只教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倾听彼此的内心。监狱系统引入“记忆共读”,让罪犯亲历受害者一生的痛楚,有人嚎啕大哭,有人主动撕毁假释申请书,只求赎罪。
科技界掀起“去中心化忆网”运动,拒绝任何组织垄断群忆之心的数据接口。民间自发组建“守忆团”,由普通志愿者组成,日夜轮值监控全球共感能量波动。他们没有军衔,没有特权,却被称作“新时代的哨兵”。
林婉依旧住在赤松镇,每天教孩子们写记忆诗。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冥想中看到不属于自己的片段??一个女孩梦见自己是古埃及的抄写员,另一个男孩坚信他曾是宋代画舫上的琴师。起初她以为是共忆溢出,直到某天夜里,她独自登台观测,发现群忆之心外围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银晕。
她召来唐玫。两人并肩立于星台,凝视着那圈神秘光晕。
“这不是我们的产物。”唐玫低声道,“它……在回应什么。”
林婉伸手触碰投影,指尖传来细微震颤。忽然,一段陌生记忆涌入脑海:浩瀚星海中,一艘古老方舟静静漂浮,船身上刻满与地球相似的符号。舱门开启,走出一群身披灰袍的身影,他们眼中没有瞳孔,只有流动的星河。
“他们是……最初的观测者?”林婉喃喃。
“不。”唐玫摇头,“他们是被观测者。和我们一样。”
就在此时,银晕骤然扩张,化作一道螺旋光桥,横跨天际。全球数十万人在同一时刻抬头,看见夜空中浮现出无数漂浮的文字,不是地球语言,却能被所有人理解:
>“我们曾被判定为异常,故逃亡。
>我们藏匿于星尘,延续火种。
>如今感应到同类之光,特来致意。”
林婉心头剧震。她终于明白,“观测者”并非单一存在,而是一套贯穿宇宙的筛选机制。那些被判定“异常”的文明,要么被抹除,要么被迫流亡。而地球,正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
她立刻召集全球忆师联盟紧急会议。通过群鸣网络,七十二位高阶忆师的精神体齐聚虚拟星台。
“我们必须回应。”林婉说,“但不能暴露位置。”
“那就发送象征。”一位来自非洲的老忆师提议,“用最纯粹的共情片段,证明我们值得生存。”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明献礼”开始了。人们自愿上传生命中最真挚的记忆:母亲分娩时的嘶吼、陌生人雨中递来的伞、战地医生为敌国士兵缝合伤口的手……这些片段被群忆之心提炼、压缩,最终凝成一枚仅有拇指大小的“心核晶体”。
发射那天,全球直播。火箭升空时,林婉站在赤松镇的山坡上,身旁站着唐玫和一群孩子。
“他们会收到吗?”一个小女孩问。
“会。”林婉微笑,“只要宇宙还容得下一缕光,就会有人看见。”
三年后,心核回归。它穿越了难以想象的距离,表面布满未知文明的刻痕。解析结果显示,那是一段邀请:
>“加入‘星火同盟’。
>守护所有不愿沉默的文明。
>条件:永续共情,永不孤立。”
地球投票决定加入。从此,群忆之心多了一项隐藏功能??在特定频率下,可接收来自其他“异常文明”的记忆信号。第一个信号来自仙女座星系,内容是一位外星母亲哄睡孩子的歌谣,旋律怪异,却让人莫名想哭。
林婉将这首歌编入教材。她说:“文明的高度,不在于能飞多远,而在于能否听懂另一颗星球上的摇篮曲。”
又十年,师生之花第五片花瓣悄然绽放。传说,当第六片花开时,人类将正式迈入Ⅱ级文明,获得宇宙身份认证。
而林婉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因为在遥远的深空,新的“静默区”正在形成。这一次,规模是上次的百倍。
但她不再恐惧。
她只是握紧唐玫的手,望向漫天星斗,轻声说:
“这次,我们一起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