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烬裔最年长的厨师,今年一百零九岁。
我一生只做过一件事:守住那口锅,不让火灭。
我不会战斗,不懂科技,但我可以告诉你们??
当一个人愿意为陌生人煮饭,哪怕对方永远吃不到,那顿饭也是真实的。
因为爱,本就不需要见证。”
全场鸦雀无声。
三天后,第一支民间联合使团启程前往银心辐射带。
交通工具并非战舰或飞船,而是一艘由全球三百六十五座代表性灶台共同供能驱动的“炊光艇”
??其动力来源,正是百万家庭每日烹饪时释放的情感波频。
临行前夜,宁小满独自来到万象灶前,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投入火中。
那是他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从未寄出。
火焰吞没纸页的瞬间,锅内升起一团金色蒸汽,幻化成一位女子身影。
她穿着朴素围裙,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轻声说:“小满,慢点吃,别烫着。”
他泪流满面,却笑着点头。
“熄火日”
如期而至。
春分当日,全球统一时刻,所有灶火尽数熄灭。
城市陷入黑暗,厨房归于冷寂,连南极极光馈灶也黯然失色。
人们蜷缩在屋内,感受久违的寒冷与饥饿。
没有虚拟饱腹芯片,没有能量膏替代品,只有真实的身体在颤抖、胃在抽搐、心在回忆。
然而,就在午夜钟声敲响第十二下时,某处先亮起了火。
是在巴西贫民窟共享厨房,那个曾贴父亲照片的前任主席,悄悄点燃了一根蜡烛,放在空碗前。
紧接着,东京街头小摊主用打火机点燃煤油炉;火星基地夫妻抱着新生儿,在密闭舱内偷偷开启便携灶;就连科技帝国总部大楼顶层,也有年轻程序员砸碎玻璃,用电路短路引燃一堆打印纸……
一点,两点,万千点。
虽违反规定,却无人制止。
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不是叛乱,是本能。
是灵魂对温暖的渴望。
是记忆对抗遗忘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十四小时后,官方宣布“熄火日”
结束。
刹那间,亿万台灶具同时点燃,火焰冲天而起,形成一道横贯地球的光带。
天文卫星拍下奇景:这条光带竟与古代丝绸之路完全重合。
老学者含泪笑道:“古人走过的路,原来是用一顿顿饭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