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补充,“汪振国失踪了。
软禁解除当天,他人就不见了。
监控最后拍到的画面,是他走进一座废弃教堂,手里拿着一本《军歌谱》。”
林远心头一动。
军歌……那是“时间种子”
的旋律来源,也是“根脉”
最初的编码模板。
难道老人真的找到了第八声钟的实体化路径?
他离开档案馆时,天色已暗。
街道两旁的路灯依次亮起,但每一盏都比标准时间晚七秒开启,形成一道流动的光浪,如同夜之脉搏。
市民们不再惊慌,反而纷纷拍照分享,配文写着:“今晚的光,走得刚刚好。”
林远骑车前往城北旧军事基地。
沿途经过一所小学,发现校门口聚集了许多家长。
他们举着牌子,上面写着:“请允许孩子做完梦再去上学”
、“七秒课堂,拒绝精神内卷”
。
一位母亲拉着他的手,哽咽道:“我儿子以前总说噩梦缠身,医生说是压力大。
可自从学校开始实行‘静坐七秒’仪式后,他昨晚第一次笑着说梦到了蝴蝶。”
林远说不出话,只能用力点头。
抵达雷达站时已是深夜。
这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设施早已荒废,铁门锈迹斑斑,杂草丛生。
但他刚靠近围墙,地面忽然轻微震动,一道隐藏舱门缓缓开启,内部透出幽蓝光芒。
他一步步走入,仿佛踏入时间的子宫。
中央平台摆放着一台老式磁带录音机,正循环播放一段断续的军歌。
而在四周墙壁上,贴满了手绘图纸、公式演算和一句话反复书写:
**“第八声不在钟里,在齐步走的脚步之间。”
**
汪振国坐在角落,白发如雪,手中握着一支炭笔。
“你来了。”
他抬头,眼神清明,“比我想象得快。”
“您没走?”
林远问。
“去哪儿?我的命早就焊在这套系统上了。”
老人咳嗽两声,“三十年前,我们以为只要切断‘天轨’就能结束一切。
但我们错了。
真正的敌人不是机器,是那种认为‘快就是好’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