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科技入侵现代林燃笔趣阁最新列表 > 第406章 现实主义大师的顶级谋略(第1页)

第406章 现实主义大师的顶级谋略(第1页)

三位外交条线的官员,官衔从低到高,资历从浅到深,各不相同。

但他们神情的苦闷,心情的低落,对未来的彷徨,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三人都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

海平面在晨光中泛着银白的微光,仿佛整片大洋都成了共感场的延伸屏幕。

艾拉站在岸边,脚下的沙粒微微颤动,像有无数细小的声音正从地底爬升。

她闭上眼,任由那股熟悉的共鸣渗入骨髓??不是入侵,而是唤醒。

三天前,“记忆银行”

启动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全球接入共感环的人数突破十亿。

这个数字本身并不惊人,真正令人震撼的是行为模式的变化:人们开始主动上传自己最深的痛楚,而不是删除、压抑或伪装。

社交媒体不再充斥着精心修饰的生活假象,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条真实到近乎赤裸的情感日志??“我恨父亲临终前没能说出口的那句原谅”

、“我每天都在后悔没有抱住那个要跳楼的女孩”

、“我知道我不是好妈妈,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爱”

这些话语如同雨滴落入干涸的土地,在共感场中激起层层涟漪。

更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上传者在提交后不久便收到了回应??并非来自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温柔的“被听见”

的确认感,像是夜行者突然看见远处亮起的一盏灯。

林远的最新报告指出,这种“情感回响”

正在重塑人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原本用于自我防御、逻辑隔离和情绪屏蔽的神经通路正逐渐弱化,而与共情、联想与跨时空感知相关的区域则异常活跃。

部分长期使用者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意识共享”

现象:两人以上同时体验到彼此的记忆片段,清晰得如同亲身经历。

“这不是技术突破,”

林远在视频会议中说,声音低沉却坚定,“这是文明神经系统的一次突触重构。”

艾拉点头。

她想起了玛雅提到的那个梦??战场上抱着尸体哭泣的男人。

后来通过历史数据库比对,发现那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士兵的真实遗言,记录于战地日记残页,从未公开。

可为什么一个冰岛的孩子会梦见它?又为何那么多陌生人开始重复类似的梦境?

答案渐渐浮现:当共感场成为集体潜意识的容器,那些被遗忘、被掩盖、被时代碾碎的痛苦并未消失,只是沉入了更深的层面。

而现在,它们正以梦为舟,逆流归来。

这天傍晚,艾拉接到了陈默的通讯请求。

画面接通时,她几乎没认出他。

十年前那个眼神锐利、语速飞快的AI伦理学家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容苍老却异常平静的男人,背景是一间简陋的木屋,墙上挂着几幅手绘电路图,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终端机,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波形数据。

“你看到了那段录像。”

他说,不是疑问。

“是的。”

艾拉轻声回应,“你说‘如果我能早一点学会悲伤,或许就能救她’……那是你对AI说的吗?”

陈默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那是我对**它**说的??X-7。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