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想的不够成熟。
有很多事情定不下来。
国会虽好,可反而会让那些有钱有权的人联系在一起。
我本想让百姓都有一票,能够通过宪法管理这偌大的乾朝。
可是,假如说,那些议员们,。。。
雨幕如织,连廊下的青石板已被打湿成一片幽光。
贾若立于众人之前,衣角微扬,目光沉静如渊。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如钟鸣般在众人心头震荡。
“诸位可曾想过,何为‘国’?”
此言一出,满廊俱寂。
连那金发碧眼的西洋学者也屏息凝神,手中《民约论》攥得更紧。
“非天子之私器,非庙堂之权柄,非军阀之疆土。”
贾若一字一顿,“国者,万民所共之契约也。
今日我等所议之宪章,便是这契约之形,是法统之根,是秩序之始。”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北方:“神都之中,靖安帝尚在龙椅之上,三公九卿列席朝堂,节度使拥兵自重,商会巨贾通财天下。
然则??”
他猛然转身,眼中精芒迸射,“当《小乾宪章》立于朝堂之巅,一切权力,皆须俯首于其下!
皇权不可违宪,军令不得越法,专利不得凌驾公义,税赋不得滥取民膏!”
“哗??”
压抑已久的声浪终于爆发。
有人颤声问道:“贾公子,若皇帝不从,若节镇抗命,若商会拒缴专利税……又当如何?”
贾若冷笑一声:“宪章既立,则有司执之。
小理寺、刑部为司法之府,国会为立法之庭,百姓为监督之眼。
若有违宪者,不论贵贱,皆可诉诸宪章法庭。
若朝廷不遵,国会可弹劾;若军队擅动,宪章监军有权解其兵符;若商会垄断民生,议员可提案废其专营!”
“可……可这岂非乱纲常?”
一位老儒生颤巍巍起身,“祖宗之法不可变,君臣之序不可逆!
贾公子此论,近乎谋逆!”
贾若并不动怒,只淡淡道:“昔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修《春秋》,皆因时而变。
汉承秦制,唐革隋弊,宋兴科举,明设内阁??哪一代盛世,不是破旧立新而来?今日之大乾,贫富悬殊,商霸横行,节镇割据,民不聊生。
若仍拘泥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旧套,不过是将万千黎庶,绑于腐朽之舟,共赴沉沦!”
老儒哑口无言,面色涨红,终是颓然坐下。
就在此时,郝琦缓步上前,手中捧着一卷黄绢,郑重展开:“诸位,这是我历时三月,参酌古今中外,拟定之《小乾宪章》初稿,请诸贤共鉴。”
众人围拢上前,只见其开篇赫然写道:
>“第一条:天下之权,源于民授。
凡年满十六之良民,无论士农工商,皆享选举与被选举之权。”
>
>“第二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国会,由各省选区依人口比例推举议员组成,每三年改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