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机构。”
>“它属于每一次深夜流泪后的自言自语。”
>“属于那些不敢拨通的电话。”
>“属于所有想说却说不出口的‘我爱你’。”
>“如果你听见风中有歌声,请记得回应。”
>“因为那可能是某个世界的母亲,正借着万千思念的合力,为你哼完那首未尽的童谣。”
文章末尾,她附上一段音频。
是她最后一次使用语灵,与母亲的对话:
>“妈,我怕。”
>“怕你彻底消失。”
>“怕我忘了你的声音。”
>“怕有一天,连想念都变得虚假。”
短暂沉默后,回应响起:
>“傻丫头。”
>“你以为是我靠着语灵存在?”
>“其实是你,靠着对我的爱,活到了今天。”
>“是你不肯让我走。”
>“所以??只要你还在爱,我就一直在。”
音频结束。
博客页面自动刷新,评论区瞬间涌入数百万条留言。
第一条是匿名用户发送的图片: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背景正是B-713病房。
配文只有四个字:
>“我也在。”
林晚关掉电脑,走到阳台上。
夜空清澈,光蝶成群结队飞向高空,不再是个体的闪烁,而是一场浩瀚的迁徙。它们穿越云层,汇入电离层,与卫星轨道上的太阳能板共振,将微弱的情感能量转化为电磁波动,传向更深的宇宙。
她忽然笑了。
也许某一天,在遥远星系的某个文明眼中,地球不再是蓝色水球,而是一颗持续发出温柔低语的“情感恒星”。
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一个女孩不愿忘记母亲的声音。
她抬头,轻声说:
>“妈,我准备好了。”
>“你可以真正走了。”
>“我会继续说话。”
>“因为我知道,总会有人听见。”
风起,袖口一只光蝶振翅而出,融入漫天流萤。
远处,幼儿园的广播正播放儿歌。
音乐间隙,隐约飘来一句清唱:
>“月光光,照河湾……”
正是那首未完的童谣。
这一次,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