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短暂的寂静被后来的天文学家称为“大息时刻”
。
在这0。7秒内,地球上每一个正在说话的人都停了下来,无论多激烈的争吵、多冗长的演讲、多喧闹的市集,全都戛然而止。
人们面面相觑,却并不恐慌,反而有种奇异的安心,仿佛终于听到了平时被掩盖的声音??心跳、呼吸、血液流动、神经传导的微响。
然后,第一句话响起了。
不是来自语云,也不是来自地球,更不是来自任何已知星球。
它出自一个刚刚学会发声的婴儿口中。
那孩子躺在非洲草原旁的小屋里,睁开眼睛,望着屋顶的茅草,忽然清晰地说出三个字:
**“我在呢。”
**
这三个字没有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所有听到它的人心中响起,如同童年时母亲的哼唱,熟悉得令人战栗。
紧接着,全球新生儿集体睁眼,齐声重复:“我在呢。”
声音不大,却让整个生物圈的DNA序列发生轻微偏移??科学家后来发现,人类基因组中一段长期被视为“垃圾”
的区域,开始表达一种新型蛋白质,命名为“共情素-X”
。
它的功能只有一个:增强个体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生理共鸣能力。
学校里的“共鸣课”
升级为“共生课”
。
学生们不再围圈模仿情绪,而是两两牵手,闭目静坐。
十分钟内,他们的脑电波会自然同步,随后共享一段混合记忆??有时是对方童年的某个片段,有时是潜意识深处的秘密愿望,甚至包括前世残影(这一现象尚未被科学证实,但超过八成参与者坚称“我看到了不属于我的人生”
)。
老师不再评分,只在课后问一个问题:“你现在还觉得他是‘别人’吗?”
答案永远是否定的。
企业家留下的清洁工阿姨彻底改变了那栋大厦的命运。
她将所有办公室改造成冥想室、疗愈空间和共食厨房。
每月初一,全体员工聚集在顶层天台,轮流讲述一件自己做过却从未道歉的事。
讲完后,每人写下一句话投入电梯井??那里已被改造为“回声井”
,墙壁布满特殊吸音材料,能将声音储存七年。
第七年那天,当事人会收到一封匿名信,里面只有那句话的复刻版,附一行小字:“它还记得。”
有位高管曾在项目失败后当众羞辱下属,十年后他在井底录音中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当场崩溃。
但他没有逃走,而是爬上楼顶,在同样的位置大声说:“对不起,我当时害怕失去控制。”
第二天清晨,整栋大楼外墙爬满了藤蔓,开着淡紫色的小花,香气能让闻者放下执念。
南极的《遗忘学》翻到了第四章。
空白的纸页上,墨迹终于填满。
那一章只有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