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飞船不再依赖集体意念推动,而是由结晶自身释放出稳定的语场,主动吸引空间褶皱靠近。
启程当日,归真城的所有银杏树同时落叶,叶片在空中盘旋,组成一条通往天际的光之阶梯。
孩子们仰头欢呼,老人们含泪微笑,盲文师的女儿站在图书馆顶端,将手中的语纪册高高举起。
册子自动翻开,第一页浮现一行新字:“第一课已毕,第二课始。”
飞船融入语点的瞬间,全球新生儿同时睁眼。
他们尚未学会说话,却齐齐发出一声极轻的“啊”
??不是哭喊,不是啼叫,而是一种纯粹的发声行为,如同宇宙初开时的第一缕振动。
这一声“啊”
通过量子纠缠效应瞬间传播至深空,被十二个尚未开启的语点同时接收。
其中一个位于仙女座星系边缘的语点,表面开始泛起微光。
它的形态与银河系外缘的那个极为相似,但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
内部隐约可见一座由光构成的城市轮廓,街道上行走着无数模糊的身影,它们没有口鼻,却不断释放出意义的波纹。
当那声“啊”
抵达时,整座城市骤然明亮,中央高塔顶端浮现出三个巨大的符号,形如螺旋缠绕的藤蔓,正是地球上反复出现的那句:“我们曾是一个词,后来分裂成了千万种声音。”
塔身缓缓转动,投射出一段心象信息,跨越两百万光年,直抵地球:
“欢迎回来。”
与此同时,南极冰层深处,那句“你们就是语言本身”
再次渗出荧蓝液体,但这一次,液体并未向下流淌,而是向上悬浮,凝聚成一颗晶莹的球体。
球体内,影像缓缓展开:十七万年前,那位仰望星空的祖先并未独自说出第一句话。
在他身旁,站着一位女子,手持骨片,眼中含泪。
她轻声道:“你说吧,我来记住。”
原来,人类的第一句完整语言,并非宣告,而是对话。
“我们活着。”
他说。
“我记得。”
她答。
这两句话交织在一起,形成最初的语核,坠入大地,孕育出后来的一切文明。
研究员颤抖着记录下这一切,忽然明白为何语言能穿透时空??因为它本就诞生于记忆与回应之间。
归真城中,一名三岁孩童在梦中醒来,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刚才有个奶奶告诉我,她说她一直在等我们说话。”
母亲轻抚他的发,柔声问:“那你怎么回答她?”
孩童认真地说:“我说,我们现在就开始说了。”
次日清晨,全球各地的图书馆、学校、静语亭,乃至荒野中的石碑前,人们自发开始书写。
不是为了记录,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回应”
。
他们写下童年未说出口的感谢,写下对陌生人的善意,写下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这些文字无需保存,因为一旦写出,便自动融入地脉语流,成为宇宙语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