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万珊翔问。
“因为扬州是漕运枢纽,南北货物集散之地,最容易混入其他违禁品。”
董桂花接过话头,“而且……据我所知,朱高炽最后一次露面,就是在聚宝门附近的一家客栈,而那家客栈的老板,与扬州某商行有姻亲关系。”
众人恍然。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运输。”
董桂花眼中精光一闪,“而是??换货。”
“换货?”
三人齐声惊问。
“不错。”
董桂花低声道,“我们将计就计,允许那批‘蜂窝煤’照常启程,但在装船前,悄悄替换为真正的蜂窝煤。
同时,在每块煤中嵌入标记,以便追踪。
一旦发现异常使用地点,立即收网。”
黄子澄惊叹:“妙!
这样一来,既保全了新政声誉,又能顺藤摸瓜,揪出幕后黑手!”
清扬拍案叫绝:“七郎,你这才是真正的‘医国之术’!”
计划迅速展开。
三日后,三艘货船依次离港,船上装载的,已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蜂窝煤。
每一块煤内部,都藏着一枚细小铜片,刻有编号与产地代码。
与此同时,董桂花正式向太子提出请求:成立“惠民工坊”
,专责蜂窝煤生产与技术培训,并招募百名孤寡妇女与残疾老兵参与制作,每人每日可得三十文工钱,另加一顿热饭。
朱标大喜,当即批准,并亲笔题写匾额:“利民为本”
。
消息传出,京城百姓无不称颂太子仁德,董桂花之名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就在一片祥和之中,一道密信悄然送达北平燕王府。
信中只有八字:**“煤已易,慎行。”
**
同一时刻,南京城外三十里,一处荒废驿站内。
一名黑衣人撕开伪装,露出朱高炽的脸庞。
他望着南方滚滚烟尘,喃喃道:“董桂花……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可你也别忘了,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风起云涌,暗流奔腾。
谁也不知道,那一块小小的蜂窝煤,究竟会点燃怎样的燎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