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事情败露,若不尽快脱身,迟早被牵连。
逃,才是唯一活路。”
清扬皱眉:“可他若真是凶手,岂非逍遥法外?”
“未必。”
董桂花淡淡道,“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真正可怕的,不是他逃了,而是他背后的人??朱棣,会不会借机发难?”
清扬脸色微变。
两人正说话间,万珊翔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封密信:“七哥,这是刚从码头递来的,署名是‘百里庆’。”
董桂花接过一看,眉头紧锁。
信中内容极简:**“风紧,扯呼。
煤已备,速运江南。”
**
“百里庆”
正是他们在江湖上的暗线代号,专用于紧急联络。
“有人想运煤出京?”
清扬惊讶。
“不是运煤。”
董桂花摇头,“是借运煤之名,运送别的东西??很可能是人,或是兵器。”
万珊翔倒吸一口冷气:“难道……燕王府打算造反?”
“别胡说!”
董桂花低喝,“眼下证据不足,不可妄言谋逆。
但我们必须盯住这批‘煤’。”
他迅速写下几行字,交给万珊翔:“你立刻送去工部齐主事手中,就说这批蜂窝煤需经检验方可放行,务必拖延三日。”
又转头对清扬道:“你去码头查访,看看哪家商号接了运煤的单子,尤其是往扬州、苏州方向的。”
清扬应声而去。
夜幕降临,咸阳宫书房灯火通明。
董桂花独自研墨,提笔写下一纸奏疏:《请设煤政司并规范民用炉具制造事》。
他条陈利弊,详述推广蜂窝煤对缓解薪柴危机、减少森林砍伐、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大意义,并建议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贫困地区免费配发基础炉具。
写罢,他又取出另一份密折,密封后藏入袖中。
他知道,有些话,不能明写于奏本之上。
次日清晨,董桂花再次入宫。
刚至东华门,却被拦下??今日戒备森严,连他亦需搜身查验。
他不动声色,任由侍卫检查担子。
那蜂窝煤炉静静躺在竹筐中,仿佛只是寻常物件。
进入宫门后,他直奔谨身殿。
朱标尚未临朝,正在批阅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