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太阳冉冉升起,
晨光在皇宫的琉璃瓦上跳动。
朱元璋已经用过了早膳,拿着几本奏疏,正在去咸阳宫的路上。
官员们有假期,他没有假期,
他身边的几个大学士自然也没了假期。。。
东华门外,寒风凛冽。
董桂花挑着担子,脚步沉稳地穿过宫门。
守门的侍卫见是他,只略略点头便放行了。
这几个月来,他出入皇宫如入自家后院,连腰牌都懒得查验。
可今日不同,刚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声厉喝:“站住!”
董桂花回头,只见一名新来的年轻侍卫拦在道中,手中长戟横出,冷声道:“你是何人?担子里装的什么?”
他微微一笑,放下担子,掀开布帘,露出蜂窝煤炉与机关:“御医董桂花,奉太子令旨,进宫演示新式取暖之法。”
那侍卫一怔,忙收戟行礼:“原是董大人……卑职不知,多有得罪。”
“无妨。”
董桂花摆手,“你尽忠职守,本就是好事。”
黄子澄早在门内等候多时,远远瞧见他来了,连忙迎上:“七郎,可算到了!
太子已在小殿候着,就等你这一炉火呢!”
两人并肩而行,穿廊过院。
沿途宫人纷纷侧目??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太医院小吏,如今竟成了太子跟前的红人。
连蓝玉通那样的勋贵之后,见了他也得拱手称一声“董先生”
。
小殿之内,炭盆微温,却难敌冬日严寒。
朱标坐在轮椅上,脸色仍显苍白,但眼神清明了许多。
见董桂花进来,他抬手笑道:“你这回又带了什么奇巧之物?莫不是又要炸了朕的宫殿?”
众人哄笑。
董桂花也不慌忙,将担子放下,取出蜂窝煤炉,又从旁取出陶制排烟管,在墙角比划了一番:“殿下请看,此炉专为室内取暖设计。
煤块乃特制‘蜂窝煤’,耐烧、火力稳,且配有风门调控。
最要紧的是??”
他指了指陶管,“此管可穿墙而出,将烟气尽数排出屋外,绝无炭气中毒之虞。”
朱标听得眼睛一亮:“真能如此?”
“臣岂敢欺君。”
董桂花拱手,“请殿下容臣当场试用。”
张铁柱早已按捺不住,抢上前帮忙:“我来我来!
这玩意儿昨儿就在厨房用了半日,饭都熟得快!”
不多时,炉火点燃,蜂窝煤燃起青焰,热力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