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饥民流离,疫病横行,纵有千炉万药,也救不得性命。
那时殿下再开仓赈济,举旗南下,谁敢不从?”
朱棣闭目,嘴角浮现一丝冷笑:“好。
传令下去,暗蓄粮草,收拢流民,养兵秣马。
十年不行,就等二十年。”
“只是……”
姚广孝迟疑,“若南方始终清明,无灾无乱呢?”
朱棣睁开眼,目光如渊:“那就制造一场‘灾’。”
话音未落,门外急报:
**辽东急奏,建州女真突袭抚顺,焚村劫粮,杀守军百余人,现屯兵边境,蠢蠢欲动!
**
朱棣抚掌而笑:“天赐良机!
边患一起,朝廷必调兵遣将,耗饷百万。
我可奏请协防,借此扩军;又可散布‘南粮北调致民饥’之论,动摇新政根基。
一举两得!”
但他不知,这份军情快报,在抵达兵部的同时,也落入了董桂花手中。
而且,经过林仲景与边镇医官比对,发现所谓“焚村死者”
的尸检报告显示:
-死亡时间集中于三日前深夜;
-尸体口中均含未消化的蜂窝煤残渣;
-创伤多为死后补刀,真正死因竟是中毒窒息。
“这不是女真劫掠。”
清扬咬牙,“是有人假扮蛮夷,用毒煤杀人,嫁祸边患!”
“目的呢?”
万珊翔问。
“逼朝廷开战。”
董桂花冷冷道,“一旦启战端,财政必然紧张,新政经费首当其冲被削减;同时征兵拉夫,民怨滋生;再加上‘南粮北调’的谣言,正好打击煤政民心。
而真正的女真,反而可能被激怒,真的打过来??那时,天下大乱,朱棣便可名正言顺‘勤王’。”
“简直丧心病狂!”
“所以。”
董桂花提笔疾书,“我们必须抢在战争之前,揭开这场‘伪边患’的真相。”
他下令:
-锦衣卫潜入辽东,查明“袭击”
当日所有可疑人员行踪;
-调取沿途驿站记录,核查是否有北来密使活动;
-派遣快马联络蓟州守将,封锁边境通道,严禁任何打着“军情”
旗号的私人信使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