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铺展,鲜花簇拥,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净声协议”的宣传片:笑容灿烂的孩子、平静安详的老人、高效协作的职场人群……画外音庄严宣告:“从此以后,焦虑将成为历史,抑郁将被根除,社会将迎来真正的情感和谐时代。”
主宾席上,灰西装男子端坐中央,神情倨傲。他是“守心联盟”首席执行官陆昭,曾在TED演讲中提出“情绪熵减理论”,被誉为“新时代心灵导师”。此刻,他正准备发表主旨演讲。
“Ladiesandgentlemen,”他开口,声音经过专业调校,温和却不容抗拒,“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入新纪元。我们将不再被无序的情感奴役,而是成为情绪的主宰者。”
台下掌声雷动。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会场顶部的通风口忽然传出一丝极细微的嗡鸣,如同蚊蚋振翅。紧接着,一只铜铃般的共振片开始轻微颤动,释放出一段几乎不可闻的次声波。这波纹迅速传导至其他管道节点,层层叠加,形成一场静默的声浪风暴。
第一反应来自儿童体验区。
一名五岁女孩正坐在“净化舱”外等待母亲,手中握着一只从纪念品商店买来的陶制小铃铛。突然间,铃铛无风自响,传出一段温柔的彝族摇篮曲。小女孩愣了一下,随即张嘴跟着哼了起来,声音稚嫩却清晰。
不到三十秒,附近七个孩子相继停下玩耍,齐声应和。
紧接着,一位年迈的心理学教授在路过陶瓷展区时,驻足凝视一只陈列的双耳陶瓮。那瓮表面毫无动静,但他耳边却浮现出亡妻生前最爱哼唱的小调。他浑身剧震,老泪纵横,当场跪倒在地。
更多的例子接连爆发:
-一名保安在巡视途中,发现自己的皮带扣与柱子上的金属装饰产生了奇特共鸣,竟奏出了《默语》第二节的旋律;
-记者席中,一位女主播耳机里突然插入陌生男声低语:“你还记得十八岁那年雨夜分手时说的话吗?”
-甚至陆昭本人,在举起水杯饮水时,玻璃杯壁因特定频率共振,短暂还原出一段录音??正是三年前他在秘密会议上下令:“对所有‘高情感风险群体’实施记忆模糊化处理。”
混乱开始蔓延。
人们或哭泣,或呆立,或相拥而泣。原本整齐划一的“和谐场景”彻底崩解,取而代之的是汹涌的情感洪流。安保人员试图驱散人群,却发现连警用对讲机都受到了干扰,传出断续的歌声与呢喃。
控制室内,技术人员疯狂排查故障,却发现所有电子设备均正常运行,没有任何信号入侵痕迹。
“这不是黑客攻击……”一名工程师颤抖着说,“这是……物理层面的集体共鸣!整个建筑结构都在唱歌!”
陆昭站在台上,脸色铁青。他想宣布中断会议,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卡住,发不出完整音节。他低头看向手腕,那只价值百万的智能手表屏幕正在闪烁:
【检测到高强度共情场域】
【用户情绪稳定性评级:D-】
【建议立即撤离并接受心理干预】
他猛地摔碎手表,怒吼:“封锁现场!切断电源!把所有可疑物品统统销毁!”
然而太迟了。
当天晚上,社交网络彻底失控。
#我听见了成为全球热搜第一。数以万计的视频上传:有人在家煮饭时锅盖震动奏出旋律;有人在地铁听见扶手栏杆传出告白;有人深夜独坐阳台,风铃忽然响起逝去爱人的声音。
更令人震惊的是,许多从未接触过“回声驿站”的普通人,也开始自发制作“情感容器”:母亲把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刻进木梳;退伍兵将战友名字雕在枪管残片上;恋人在分别前互赠内置录音芯片的戒指。
一场无声的觉醒,正在席卷大地。
而在云南深山的老屋中,林默再次坐在油灯前,手中握着那只旧口琴。
窗外,雨停了。
山谷寂静,唯有风铃轻响,一声接一声,像是大地的心跳。
他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