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 第191章 猴子 敢问祖师那人是谁(第2页)

第191章 猴子 敢问祖师那人是谁(第2页)

旨意下达那一刻,三十三重天上,一朵金莲悄然绽放。

浪浪山恢复了宁静。金觉依旧每日吹箫,但曲调已然不同。从前悲怆苍凉,如今却带着几分希望的跃动。某日清晨,他见一只蝴蝶停在照雪剑柄的金莲上,翅膀微微颤动,似在传递某种讯息。

他摘下竹管,轻轻一吹,烟雾缭绕中竟显出一幅幻象:昆仑墟深处,冰封万年的祭坛之上,一只巨大的眼睛正在缓缓睁开??那是“天眼通明”的真正所在,东华遗留的第三道烙印,终于因律源碑觉醒而复苏。

与此同时,阿篱在梦中惊醒,冷汗涔涔。她抱住许仕林的手臂,声音发抖:“哥哥……我看到未来了。天庭不会罢休,他们会派出‘执律使’,专门猎杀所有能听见律源碑声音的人。而且……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在等着我们。”

“什么东西?”许仕林问。

“我不知道名字。”她摇头,“但它不在三界之内,也不在五行之中。它是‘规则本身’的化身,专门清除一切试图改变秩序的存在。它……没有形体,却无处不在。一旦现身,整个世界都会变成它的牢笼。”

许仕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那就让它来吧。只要还有一个人敢说‘我不服’,我们就不是孤军奋战。”

数日后,朝廷派使者上山,送来一道黄绸诏书,宣布追封东华为“护国昭义大将军”,为其平反昭雪,并在全国修建祠庙供奉。百姓闻讯,纷纷自发前往浪浪山祭拜。有些人带来香火,有些人带来酒菜,还有些人只是默默跪下,磕一个头,流一滴泪。

一个瞎眼老妇拄着拐杖走了七天七夜来到山门前,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兵符,颤声道:“这是我男人的……他死在断魂岭,连尸首都找不到。今天,我能叫出他的名字了吗?”

白素贞接过兵符,注入灵力,只见符上浮现出一行小字:“陈守忠,陇西人,左军先锋校尉。”她含泪点头:“能了。从此以后,谁也不能再让您忘了他。”

当晚,浪浪山灯火通明。万家烛火映照夜空,宛如星河倒灌人间。金觉站在山顶,仰望苍穹,轻声说道:“你们听见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天命。”

而千里之外的东海海底,律源碑前,许仕林独自伫立。他将照雪剑插入碑前石缝,双手合十,低声立誓:“从今往后,我不求长生,不求权势,只求此剑所指之处,再无冤屈无声。”

话音落下,整座归墟宫轻轻震颤。碑文光芒流转,竟自动衍生出新的律条:

**“凡持正义之心者,皆可借照雪之力。”**

**“凡受压迫之民,皆有权质问天理。”**

**“凡行善而不求报者,天地共佑。”**

这不再是单一的誓言,而是一套全新的“人间正道”,通过律源碑反向影响天条,逐步重塑三界秩序。

三个月后,第一座“照雪堂”在江南建成。它不供神佛,不烧香火,只设一面铜镜、一把木剑、一本《民诉录》。百姓可在此陈述冤情,写下诉求,若其心至诚,则铜镜会泛起微光,木剑会轻轻震动??据说,那是照雪剑在遥远之地的回应。

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照雪堂。甚至有边陲小村,全村集资建起一座茅屋,挂上一块粗布匾额:“不服堂”。

天庭对此默然不语。唯有某些深夜,会有流星划破长空,坠入荒野,化作一柄柄小型照雪剑的虚影,插在土地上,久久不散。

又一年春,阿篱在浪浪山上种下一株金莲。她说:“等它开花那天,我会把所有人的愿望,都写进花瓣里。”

金觉看着那株幼苗,笑着点燃一支新竹管。烟雾升腾,幻化成一片浩瀚星图,其中一颗星辰格外明亮。

“你知道吗?”他对身边的小女孩说,“那颗星,原本是没有名字的。但现在,民间都叫它‘照雪星’。”

小女孩眨眨眼:“那它会不会掉下来?”

“不会。”金觉摇头,“因为它从来就没上去过。它一直都在人们心里。”

风吹过山谷,带起一阵清脆铃声。那是远方村庄的孩子们,用废铁铸成的“鸣冤铃”。每当风起,铃声便响,一声接一声,连绵不绝。

仿佛整个大地,都在说着同一句话:

我不服。

我还要争。

我还活着。

照雪未出鞘,正义已在行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