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大军南征,带走了汴京朝野的绝大部分注意力。西北边境的压力暂时缓解,赵楷也得以从砲弹研发的泥潭中抽身,专注于“标准化”生产的日常管理和南下大军的后勤保障。
他每日督促工坊加紧生产箭矢、弩机零件,确保前线供应,同时密切关注着从岭南传来的零星战报。
战事初期并不顺利。侬智高军队依托崇山峻岭和险要寨堡,神出鬼没,惯用埋伏、偷袭,宋军不适应山地丛林作战,屡遭挫败,进展缓慢。传来的多是损兵折将、粮道被袭的坏消息。
汴京城内,忧虑的气氛弥漫。主和的声音再次抬头,质疑狄青能力的流言也开始传播。
赵楷心中也为鲁小鱼和南下的将士们捏了一把汗。他深知,在那种复杂地形下,重型砲械“镇远砲”运输困难,发挥作用的机会渺茫,更多可能是一种心理威慑。
然而,转机发生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
战报传回:狄青大军围攻侬军据守的昆仑关!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侬军凭险固守,宋军强攻数次,伤亡惨重,未能得手!
僵持之际,狄青采纳了麾下将领的建议,决定动用带来的“镇远砲”!
然而,关前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大型砲阵,且砲械射程有限,难以直接轰击关墙。
就在众人以为砲械无用武之地时,随军的鲁小鱼和工匠们,根据实地情况,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将“镇远砲”拆卸,由人力背负,攀爬至侧翼一处陡峭的山脊上,重新组装,居高临下,轰击关内侬军营地!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砲械沉重,山路崎岖,拆卸组装困难,且山脊暴露,极易被攻击。
但狄青用兵,向来果敢出奇。他批准了计划,派出精锐掩护工匠和民夫行动。
过程惊心动魄。鲁小鱼带着工匠们,凭借对砲械结构的熟悉,硬是将三架“镇远砲”拆解成部件,由兵士和民夫肩扛手抬,沿着险峻的小道,秘密运上了山脊。期间遭遇侬军小股部队骚扰,伤亡数人,但最终成功抵达预设阵地。
连夜组装!在火把和月光下,鲁小鱼和工匠们拼尽全力,凭借着“标准化”带来的零件互换性(少量备用件起了大作用),克服了地形带来的安装偏差,终于将三架砲械矗立在了悬崖之上!
拂晓时分,晨雾弥漫。
“放!”随着一声令下!
轰!轰!轰!
三颗沉重的石弹(石灰弹?未载明)带着凄厉的呼啸,划过晨雾,越过昆仑关的关墙,狠狠地砸入了关内侬军密集的营地区域!
从天而降的打击!完全出乎侬军的意料!
关内顿时一片大乱!营帐被砸毁,工事被破坏,人员死伤惨重!更重要的是,这种未知的、无法防御的远程打击,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侬军士气瞬间崩溃!
狄青抓住战机,趁势发动总攻。内外夹击之下,昆仑关守军大乱,很快被攻破!宋军取得了南征以来第一场关键性胜利!
战报传回汴京,朝野振奋!
捷报中,狄青特意提到了“镇远砲”的奇效,称赞其“威力巨,于攻坚拔寨有殊功”,并褒奖了随军工匠的“巧思和勇毅”!
消息传到将作监,赵楷激动得难以自持!鲁小鱼他们成功了!“标准化”砲械在特殊的战场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决定性作用!
工坊内欢声雷动,工匠们与有荣焉!
曹玮特意召见赵楷,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赵楷,尔制之砲,于南征立下奇功!陛下闻之,甚悦!当再接再厉!”
赵楷连忙谦逊道:“此皆狄宣抚用兵如神,将士用命,工匠得力,下官不敢居功。”
虽然嘴上谦虚,但赵楷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欣慰。他的努力,他的“歪理”,终于在战场上证明了价值,拯救了无数将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