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宫闱惊变(第1页)

宫闱惊变(第1页)

皇帝赵祯病重的消息,如同最沉重的阴云,骤然笼罩了整个汴京城。宫门紧闭,御医日夜值守,朝会暂停,所有政务皆由两府(中书、枢密院)及几位重臣合议处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和不安。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病重,意味着皇位继承这个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被赤裸裸地摆上了台面。虽然太子赵曙早已确立,但皇帝多年无子,体弱多病,太子之位并非稳如泰山。暗地里的觊觎者和投机者,从未停止过活动。

如今,皇帝骤然病危,各方势力立刻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蠢蠢欲动,暗中串联,试探风向。

巨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将作监内,原本忙碌喧嚣的工坊,也仿佛被这沉重的气氛所感染,变得异常安静。工匠们说话都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茫然和忧虑。皇权更迭,往往伴随着朝堂清洗和人事动荡,他们这些底层工匠,虽远离权力中心,却也难免受到波及。

赵楷的心情更是沉重到了极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处境的微妙和危险。他并非通过正统科举或军功晋升,而是凭借“奇技淫巧”得到皇帝赏识,才得以立足。他的靠山,看似是曹玮和曹皇后,但归根结底,是皇帝赵祯那一点“姑且试之”的开明和好奇。

一旦皇帝驾崩,新君即位,他的地位将变得极其脆弱。太子赵曙对他印象不深,且性格仁弱,能否继续庇护他?曹皇后和曹玮在新朝的影响力能保持多少?而那些视他为眼中钉的保守派官员(如王貺及其背后势力),必然会趁此机会,群起而攻之,将他彻底清除!

他的“标准化”、他的“奇巧器械”,在太平盛世或可被视为“有用之技”,但在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极易被重新包装成“蛊惑先帝、靡费国帑、败坏祖制”的罪证!

科技树在权力的风暴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郎君……外面……外面传言很多……”孙主事面色惨白地跑来,声音发颤,“说……说陛下怕是……还说……说有人要清算‘幸进之徒’……”

赵楷摆摆手,无力地打断他:“我知道了。吩咐下去,工坊一切照旧,谨言慎行,不得妄议朝政,不得与外人交接。”

“是……是……”孙主事惶恐地退下。

赵楷独自坐在值房里,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努力和才华,在至高无上的皇权和政治倾轧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力。他辛苦培育的科技树,其生死存亡,竟系于深宫中那位病危老人一念之间,以及后续残酷的权力博弈结果。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他。

数日后,坏消息接连传来。

首先是一些御史开始上疏,内容虽未直接点名,但含沙射影地批评“近年以来,工巧之风渐盛,有司靡费钱粮,制无用之器,惑圣听而违祖制”,要求新君即位后,“清厘朝政,黜退佞幸,还淳朴之本”。

这几乎是公开的进攻信号!

紧接着,工部那边突然加大了“督导”力度,派来的官员态度越发倨傲,对将作监的账目、物料、生产记录吹毛求疵,百般刁难,明显是在搜集“罪证”。

王貺更是称病不出,显然是在暗中布局,等待致命一击的时机。

山雨欲来风满楼。

曹玮那边也传来消息,让他“万事谨慎,静待其变”,语气凝重,显然压力巨大。

就连狄明月也偷偷跑来,一脸焦急地告诉他,她叔父狄青也被卷入立储风波,有人质疑其兵权过重,需加制约,府上气氛紧张,让她少来将作监,以免惹祸上身。

赵楷感到自己仿佛被困在了一个不断缩小的囚笼里,四周都是冰冷的墙壁和窥伺的眼睛,无处可逃。

他被迫停止了所有“敏感”的研究项目。医械作坊减产,“永固炉”只进行常规热处理,精密量具的研发完全中止,甚至连“标准化”的推广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抓住“变更祖制”的把柄。

工坊里,刚刚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迅速消散,重新变得死气沉沉。工匠们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科技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枝叶凋零,生机黯淡。

就在这极度压抑的气氛中,皇帝赵祯的病情似乎稍微稳定了一些,但依旧危重,无法理政。朝政由曹皇后、宰相文彦博、枢密使富弼等重臣勉力维持,太子赵曙监国,但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各方势力的博弈进入了白热化。关于立储的流言蜚语更加猖獗,甚至出现了不利于太子的言论。

一天深夜,赵楷正在值房枯坐,忽然接到曹玮的秘密召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