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第157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1页)

第157章 丧钟为谁而鸣(第1页)

中平六年,四月辛巳。

洛阳皇城,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湿冷的晨雾中沉默。

突然,一声声沉重、悠长、仿佛带着无尽哀恸的钟鸣,

从南宫深处骤然响起,穿透重重宫墙,荡入每一个有心人的耳中。。。。

山南的春来得早,牛金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细雨如丝,洒在义州城外那片广袤的公田上。泥土湿润,新插的秧苗挺直嫩绿的腰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田埂边,一把铁斧依旧深深插入土中,斧柄已被风雨剥蚀出斑驳纹理,却仍如哨兵般笔直矗立。

清晨五更未到,已有百姓陆续前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捧着一束稻穗、一碗清水、一块粗饼,轻轻放在斧前。没有人说话,只有脚步踏过湿泥的轻响和远处孩童背诵《千字文》的声音随风飘来。

孟琰来了,肩披蓑衣,手执竹杖,身后跟着数十名“守耕队”老兵与“边塾”弟子。他们在坟茔四周搭起简易棚屋,准备为全天守祭的乡民提供热汤与草席。一名少年递上油纸包着的旧书??正是《牛公言行录》的手抄本,封皮已磨破,页角卷曲,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

“老师常说,人走了,话要留下。”孟琰低声对身旁青年道,“如今这书已在七十二部传抄,连交州边境的俚人都能背出‘心中有田’四句铭文。”

正说着,忽见一骑自北岭疾驰而下,马蹄溅起泥水数尺。骑士滚鞍落地,满脸风尘,却是成都派来的驿使。他双手呈上一封黄绢诏书:“陛下亲谕:追赠牛金为‘季汉上将军’,谥号‘贞肃’,准建祠庙于南中,永享香火。”

众人默然。良久,孟琰接过诏书,却没有打开。他转身望向那把沉默的铁斧,缓缓摇头:“老师一生拒官爵、避荣名,若知今日立庙受祀,怕是要笑出声了。”

他将诏书轻轻压在稻穗之下,低声道:“就让朝廷的话,陪他听一场春雨吧。”

此后三月,南中无大事,唯风气日新。乡议制推行至巴郡边缘,连昔日闭塞的夜郎山谷也开始每月召开议事会。妇女参政不再稀奇,摩沙族竟选出首位女族长,以“分段轮灌法”治理山溪,使三村共受益。守心书院扩招百人,课程不限经史,更设算学、农艺、水利三科,凡贫家子弟皆免束?。

这一日,孟琰正在书院讲授《盐铁论?本议篇》,忽有学生匆匆来报:“交州方向传来消息,魏国细作再度潜入,伪装成僧侣,携佛经南下,实则暗藏伪币与密信!”

孟琰眉头微皱,随即起身:“带我去见乌桓老酋长之孙??他通晓梵语。”

原来当年牛金曾命边塾专设“异文馆”,教授西域诸语,以防敌谍借宗教之名渗透。如今这批学子已成骨干,其中一人正是乌桓老酋长之孙阿勒泰,自幼聪慧,精通六种方言。

半日后,阿勒泰辨明查获的“佛经”实为加密文书,内中记载魏国欲联合南方蛮王,许以黄金万两、战马千匹,共击蜀汉南境。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提及“牛金虽死,其党犹存,宜先除孟琰”。

孟琰看完译文,并未动怒,反而冷笑:“他们还是不懂……我们不是靠一个人活着,而是靠一套规矩活着。”

他当即召集七十二部首领于守心书院议事。会上,他不再提复仇,也不言出兵,只问一句:“若魏人用钱买通一部,其余七十一部当如何?”

摩沙族长拍案而起:“杀之!”

巴东长老摇头:“不可。若滥杀,恐伤无辜,反堕其计。”

孟琰点头:“所以我提议??开‘公审大会’。”

众人大惊。自古部落争端皆由族长私裁,何曾有过“公审”?

“从今往后,凡涉叛逆、通敌、贪渎等重罪,不得私决,须由乡议会推选九名德高望重者组成‘判议团’,公开审理,证据昭示,三日公示,方可定罪。”孟琰沉声道,“此非宽纵,而是立信。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正义不只是刀锋上的胜负,更是阳光下的程序。”

三日后,首场公审在义州广场举行。涉案的“僧侣”被押上台,伪币、密信、毒药一一陈列。阿勒泰当场翻译经书内容,百姓围观数千,鸦雀无声。最终判议团一致裁定:此人确系魏谍,依律斩首示众,但其随行两名不知情的译者无罪释放。

判决宣布后,孟琰亲自为二人松绑,说道:“你们不是敌人,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现在,你们可以选择留下,教我们的孩子学梵语;或者拿一笔路费回家。”

两人泪流满面,跪地叩首,自愿留下任教。

此事传开,四方震动。就连成都御史台也遣人前来观摩,回奏称:“南中之治,不在严刑峻法,而在民心归正。”刘禅览奏,默然良久,终叹曰:“朕有宫殿万千,不及牛卿一犁之功。”

又过半年,北方局势骤变。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继掌大权,野心更盛。魏军连破鲜卑、乌桓残部,兵锋直指凉州。与此同时,蜀汉内部纷争再起,宦官黄皓渐得宠信,屡次阻挠北伐粮草调度,朝臣敢怒不敢言。

一日深夜,孟琰收到一封密信,乃驻守汉中的老将姜维亲笔:

>“吾与丞相遗志未竟,然孤木难支。

>魏势日炽,若不主动出击,终将坐困待亡。

>惟南中富庶安定,兵精粮足,可为后盾。

>望你能承牛公遗志,助我一臂之力。”

孟琰读罢,久久不语。次日清晨,他独自登上当年牛金常去的那座高峰。山风猎猎,吹动他的白袍。脚下千里沃野,炊烟袅袅,学堂钟声悠扬,孩童朗读声随风传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他闭目回忆,仿佛又听见牛金的声音:“真正的强盛,是人人知耻且格,家家有余粮,户户点灯读书。”

“老师啊……”孟琰轻声道,“如今天下又要乱了。您说,我们该不该再拿起斧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