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标宽慰道:“三弟此举欠妥,那衍圣公毕竟是我大明的子民,怎能随意打打杀杀呢?”
“大哥说的对。”
朱棡连忙点头应是。
紧接着,朱元璋淡然的说道:“好了,先去传旨,再带上咱的尚方宝剑,如果宣读旨意后他们违抗,那便是目无尊上!届时再用宝剑,这才是皇室的手段!先礼后兵明白吗?”
“。。。。。。”
朱棡闻言,却是一阵无语。
这叫什么事啊。
带着宝剑宣旨,父皇你也没比我强太多啊!
“好了,就这么办!咱们先去看看朱闲。”
朱元璋淡然的说道。
“是!”
几人恭谨应声,加快了速度。
沿途,朱元璋透过车窗,看到一旁田间里,百姓耕作的景象,不禁感慨道:“老三老四,你们好好学学。”
“你们如果能把封地治理成这样,咱也就无忧了啊。”
“看看人家朱闲,不过是一个小地主,手无权柄,但却可以使一方百姓安宁。”
“是儿臣无能。”
朱棡瞬间脸色发红。
北方原本就比南方更加贫乏。
身为九边之一的山西百姓,民风就更加彪悍了,无比贫瘠。
百姓们连填饱肚子都难,平时还得交赋军饷。
碰到灾年,卖儿卖女也是常有的。
“你们可以从朱闲身上学到点什么,才不枉费你们跟在朱闲身边这么长时间。”
朱元璋苦口婆心的说道。
“是,儿臣知道了!”
朱棡心底无奈苦笑。
说的轻巧,然而像朱闲这样的天授英才,世上又有几个?
哪是那么轻易学到的。
走进朱闲小院以后,只见朱闲正在书房里,埋头挥洒着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