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本城主纳个太子妃又何妨 > 之桃(第1页)

之桃(第1页)

辛师万万没料到,眼看就要到手的州府支援,竟会在这临门一脚功亏一篑,半路杀出个转运司。

青北转运司上承天子旨意,下辖青北八州一切调度。可她天不亮就从大通出发,一路马不停蹄,转运司又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下达公文,与她几乎同时抵达这青州府的?

而且,若她稍晚片刻动身,或是在路上稍有耽搁,等她到了这青州府,怕是连这转运司插手的内情都无从得知,只能吃个不明不白的闭门羹。

一念及此,她心底不由得涌起惊涛骇浪。

转运司的公文,必经圣上朱批。可她的奏折分明还没送至京城!

只有一种可能——转运司,或者说龙椅上的那位,早就知晓北狄这批战俘会在这个时间抵达。所以才能在次日白天便将拦截的公文精准送达。

可既然朝廷早已知情,为何不及时下发核验名册?再不济,也该提早知会她这个大通城主,好歹有个筹备应对的缓冲时间。

“李大人,公文可否借辛某一阅?”辛师拧眉开口。

李海道回头确认那两名转运司差役已走远,这才将文书递过,目光复杂,叹了口气道:“你……自己看吧。”

辛师接过,那公文末尾赫然署着“青北路转运使韩澄”的字样,右上角那方“敕令之宝”的朱印也清晰无误。

一切细节分毫不差,可这就更说不通了。

李海道示意小厮将门窗一一关严,屏退左右,方低低开口:“转运司向来只下发具体的调度数额,这般……模糊拦截的公文,本官也是头一回见。”这件事情棘手程度远远超出他的预料,“辛大人如何看?”

怎么看?

若是转运司有意调度,何必绕这一大圈?

可北狄释放大景战俘,于国于民,难道不是举国欢庆的大好事?有何理由横加阻拦,不准这些为国征战的将士归家?

这中间……难道有什么隐情?

她思绪飞转,想到北狄交割使不声不响就将三百战俘丢在大通城外;

想到战俘在两国谈和立盟之前就提前出发;

想到朝廷迟迟不发核验文书,又能如此准确及时的下发公文掐断州府援助……

这些所有的疑点一个接一个浮出水面,无声无息间仿佛织成了一张细密的大网。

大景和北狄的这次盟约,远不如表面上那么简单。这哪里是北狄献上重礼名册、大景感念其诚故而交好?真正的交涉,分明早就在幕后敲定好细节了。

她,乃至朝中绝大多数官员所见的,不过是幕布拉开后,按既定剧本上演的一出大戏。

可是,这场盛大的戏,是演给谁看的?这大网之下,真正要捕捉的“鱼”,又是什么?

难道是那些战俘之中,另有隐情?

辛师只觉得她面前的一切忽然蒙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大雾。她什么都看不真切。

这感觉,就好像五年之前的京元之乱,彼时她奋力御敌,可冥冥之中,总似乎有一只无形大手在背后操控,若隐若现,她的满腹疑团,都无从追溯。

这种敌暗我明的被动,让她心底躁意翻涌——为将者,最忌于此。

好在这一次,教她抓住了这浓雾之下一闪而过的滑溜尾巴。

转运司是吧?

李海道眼见辛师本眉头紧皱,周身萦绕着低气压,忽而冷笑一声,抬起眼,“辛某没什么看法,但……转运司一定有。”

“我这便去亲自问问那位青北路转运使,韩澄大人。”

她上扬的眼尾带着金戈铁马的弧度,锋锐,势在必行。

一旁的齐淑慎静静看着她,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九年前——

那时的齐淑慎,还是兵部右侍郎的掌上明珠。父亲为她取名“淑慎”,取自诗经,盼她“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奈何她骨子里更像父亲,对京城贵女们热衷的刺绣、诗画、赏花等雅事一窍不通,也提不起半分兴趣,唯独痴迷骑射、马球这些通常属于男儿的活动。

她母亲对她恨铁不成钢,请了不少闺秀名师,试图将她引回“正道”,她却始终不开窍,反而在骑术上展现惊人天赋。父亲见状大笑,索性亲自教她骑马射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