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下来,当年那些从北方南渡的老臣,陆陆续续,致仕了一大批。
而自己推行的改革,又增设了许多新的衙门,比如专门管理贸易的“市舶司”,专门负责军屯的“营田司”等等,都需要大量精通实务的干才。
“康履。”
“老奴在。”
“传吏部尚书何粟,即刻入宫见朕。”
很快,吏部尚书何粟,便一路小跑,赶到了御书房。
“臣,叩见陛下。”
“平身。”崇祯皇帝开门见山,“何卿,朕问你,如今我大宋,自中枢六部,到地方各州府,官员的缺额,情况如何?”
何粟一愣,没想到皇帝会问得如此具体。
但他早已将这些数据,烂熟于心,从袖中掏出一本小册子,躬身道:
“回陛下,自陛下改制以来,我朝官吏之数,已比前朝,精简三成,然这几年来,老臣致仕者众,而新设衙门,事务繁杂,如今无论京师六部,还是外放各州府,皆有不同程度的官位空缺。”
“许多衙门,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疲于奔命,尤其是川蜀、广南等偏远行省,更是有价无市,许多县令、县丞之位,已空悬一年有余,无人愿往。”
“许多官吏,都在抱怨,每日公务繁忙,需加班加点,方能完成。。。。。。”
“哦?”
崇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缺人?
加班?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他要的,就是一个高效、精干,甚至有点“内卷”的官僚体系!
既然缺人,那就好办了。
“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示意何粟退下。
然后,他拿起了朱笔,在李若水那份请求重开殿试的奏疏上,重重地,批下了一个字: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