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悄从手包里摸出手机,颤抖的指尖输入了方丈的号码,然后拨打了过去。他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屏幕显示拨通中。
正在此时,梵天僧袍内侧突然传来细微的震动。
宜年知道师兄不止一部手机。
趁着梵天慌张的一瞬,宜年一脚踢在他的胸口上。毫无防备的佛修被踹倒在地,僧袍散乱间,宜年已经扑上去扯开内衬摸到口袋里隐藏的那部手机。
手机振动着,有电话打进来——
作者有话说:最近又忙,又追剧,真的就更新少了,请原谅我,争取这个月完结?这一卷就能完结的[可怜]
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回
宜年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见到方丈时的情形。
那天他刚刚因为不听话被罚站,等他去吃饭的时候,其他小孩子都把饭菜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馒头和咸菜给他。他又累又委屈,随便扒拉了两口,回到房间里就睡觉,都没有注意到其他孩子在精心打扮。
等他被叫醒,拖着脚步走进会客室时,他的卫衣还穿反了,帽绳歪在一边,头发睡得翘起几撮呆毛。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领养开放日,总有些条件不错的家庭来福利院挑孩子。宜年见过不少小伙伴被带走,后来他也有收到信,得知小伙伴们有的去了大别墅,有的甚至出了国。每次他都会站在队伍最后,心里想着这次会不会轮到自己?
但这一次,他依然被剩下了。几对穿着体面的夫妇挑走了乖巧的孩子们,临走时甚至没多看他一眼。
他已经过了八岁了。
福利院的阿姨们私下常说,超过这个年纪的孩子,被领养的希望会越来越小。他偷偷查过电脑,知道大多数家庭都想要年纪小的,最好是记不清事的婴幼儿。
不过一直在福利院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宜年抱着怀里的贝拉小兔这样想。福利院有几个天生缺陷的孩子一直没人领养,现在也长到了十几岁,课余时间会帮着老师们带他们这些更小的孩子。
宜年还有些犯困,想要回去再睡会儿觉,却突然被老师们叫住。
“这就是宜年。”老师介绍他,“是很健康的孩子,很聪明,现在都学到四年级的内容了,考试成绩也很好。性格有些淘气,不过脾气还可以,能听得进去批评。不过……”
老师顿了顿,又说:“他是五岁来我们福利院的,是走失的儿童,没有找到他的亲属,被警察送来的。他自己也失去了五岁前的记忆,只记得自己叫宜年。除了这以外,就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了。”
宜年转过头,看见一位身着褐色僧袍的老者正含笑注视着他。
老方丈身形清瘦,却站得笔直如松,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却掩不住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眉毛已经花白,长长的眉尾微微下垂,衬着光亮的头顶,显得格外慈祥。
宜年瞪大了眼睛,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出家人。虽然在绘本里看过和尚的画像,但眼前这位活生生的老方丈,身上那种说不出的宁静气质,还是让他有些惊讶。
和尚也要领养孩子吗?
“宜年,你愿意出家,跟我一起到沽安寺吗?”老方丈双手合十,微微俯身,与宜年平视。
宜年没想到自己被领养,竟然是要出家。他只在故事书里听过这个词,他不知道出家意味着什么。但他很想离开福利院,他也想像其他被选中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家。所以他干脆地答了:“我愿意。”
宜年什么都没带走,连那只陪了他五年的贝拉小兔玩偶,也被留在了福利院的小床上。他们先坐了高铁,又转乘大巴,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整整一个下午。
这是宜年第一次坐这么远的车,他感觉很不舒服,但又怕给老方丈添麻烦,所以一直忍耐。
下车后,老方丈牵着他的手,沿蜿蜒向上的小路一步一步往云雾深处去。宜年很快走累了,小腿像灌了铅一样沉。老方丈本来想把他放在背篓里,但八岁的孩子实在是太大只,所以最后是老方丈抱着他继续往上。
到了山顶,宜年看见在万丈悬崖之上,一座古寺悬在云端。整座寺庙像是从山体中生长出来的,让宜年不由得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他自己天生就属于这里。
之后,他在沽安寺生活。
虽然是老方丈领养了他,但老方丈待他既非严父亦非慈母,倒更像是老师。他是寺庙里最小的和尚,剃度之后就开始懵懵懂懂学佛经。义务教育的小学内容,就是老方丈教他的。
老方丈待宜年,如同对待一颗珍贵的菩提种子。
起初那两年,老方丈怕宜年不适应,每晚哼唱着古老的梵呗哄他入睡。寺里清苦,老方丈为了教宜年微机课,给寺里购置了第一台计算机。后来宜年小升初,他带着宜年在镇上住了整整一周,陪他一起温习考点。
宜年上了县里重点中学,中学离寺庙上山下山来回就是三四个小时。老方丈为了他读书,竟在镇上化缘来一间小屋。那是个不到十平米的阁楼,老方丈亲自糊墙纸、修桌椅,还在窗台上摆了盆绿萝。
“以后上学日就住这儿。”他摸着宜年的头,笑得和蔼,“周末再回寺里来,师父给你留着糕点。”
但宜年是恪守佛礼的小和尚,每天放学后,他总是一路小跑赶在晚课前回到沽安寺跟着大和尚们一起念晚禅,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又起来下山去学校。只有考试或者作业太多的时候,他才会在镇上的小屋留宿。
沽安寺香火不算旺盛,来的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庙里的和尚也不算多,编制内的只有七个,临时合同聘用的倒是有十来个,还有一些香客和俗家弟子,总约下来不到四十人。
每一个人却都说,老方丈是最看重、最宠爱宜年的。宜年也是打心底里感激、爱戴老方丈。他知道老方丈不容易,现在三界通商后,人族与妖族混居,各地的形势都很复杂,他们佛修又式微,政府拨款少,人间的香火也不旺,很艰难才能维持住。
宜年这么努力读书,也是想要减轻老方丈的负担,他每年都拿助学金、奖学金,空闲时间也都在寺里宣道、讲佛,帮香客们化解心结,多得一些香火钱。
等他初升高,他都有些不想要去读书了,但老方丈却鼓励他,还把他送到更远一些的佛修高中住校学习,希冀他能顺利考上大学。宜年自然不负众望,拿到了全国顶尖的蓬莱学府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