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然紫峰山静安寺一行后,时间在忙碌无暇之中流逝,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陈词滥调里,多了这么一件新鲜事儿。
这城西城东两处最为繁华的地段,新开了两家铺子。
说是"新开",其实并不准确。
这铺子原来就开张了,本是卖些香膏脂粉,也不知属于哪个世家子。
最近这两家铺子合并打通了旁边一两家店面,好一番装潢,都挂上了"绮绣楼"的招牌。
“我昨日跑商的时候路过,嗨,那个气派,一看就不是等闲之辈能开得起的!”一个好事的中年男子在茶摊上一口气干了一杯茶,抹抹嘴巴说道。
“没错,我前几日也瞧见了,”一个簪花的姑娘在一旁插话:“可不仅是气派呢,而且风雅极了,我只这么一瞅,已经想进去看看了。一直见不少人忙进忙出,可是进去一问,说是还没到开张的时候!”
“姑娘说得我也想去看看了!”
姑娘一撇说话的人,翻了个白眼:“你这粗人进去做甚?没听见这名字么,绮绣楼!这定是卖绣品的,你有娘子?”
大汉红了脸:“我……我就是买给我娘子的。”
姑娘更奇怪了:“你是做什么的?知道时兴的花纹、样式、颜色么?待绮绣楼开张了,也是你娘子进去采买,你顶多陪在她身边跟着拿东西。”
这新开的、让京中不少百姓好奇观望的"绮绣楼",正是安然忙碌月余的成果。
建成这两座绮绣楼,挂个牌匾,在官吏那边上个名录,对安然来说并非难事。毕竟没有人会愿意为难安家的嫡小姐,基本上是说什么应承什么。
但建楼只能算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把的事情等着安然。
奉琴奉画这一个月以来也被安然派到楼中学习经营之事。两个丫头虽然年纪不大,但聪慧机灵,又是安然信任的人,自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小姐,安乐坊送来的人和货物已经到啦,小姐是要去接一接,还是奴婢让人直接带回来?”
奉琴风风火火跑到安然跟前,脆生生地汇报。
彼时安然正在与两位掌柜核对账单,闻言抬头,放下手中之事:“我去接人,奉琴奉画,你们去接货物。”
“账单我看过了,没问题,”安然对两位掌柜点头:“接下来还要麻烦二位。”
两位管事是安然从府中挑选出的,安相甚至在得空的时候帮她掌了掌眼,不论是能力还是品性都无可指摘。
做生意,最需要把关的就是自己人。
从江南到京城,人可以走水路,安乐坊送来的各种锦缎丝织品却不行,只能走耗费更高的陆路。
不过好在,安乐坊主落英应是算过了时间差,今日人和货物一起到了,为安然省了一趟时间。
隔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渡口上停了一艘大船。
这是安乐坊在江南行商时的自用船只,船上站着不少人,除了派来保护的护卫,清一色都是年岁不大的姑娘。
带队的女人年不过二十五,率先下船对安然行礼:“安小姐,许久不见了。”
安然觉得她有些面熟,片刻后很是惊讶道:“常欢,是你吗?"
女人笑了笑,通身精干的气质自然流露出来:“正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