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水现在比黄金都值钱,没有水什么都干不成。所以20多年来,沿岸各省区对于黄河水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现在多出近100亿立方米立方米,每个省都希望多分一点水,怕不是要打起来。
虽然“两漠水库”与嘉谷很有渊源,但在这样的“群架”中,嘉谷这样的小身板,哪里敢掺和?
胡副主任看到此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行了,你也别为难我们的齐董了。黄河水资源怎么分配,还得由黄委会决定,别指望嘉谷了。”
可不是吗?齐政忙不迭地点头。
胡副主任也是猛然想起来,虽然这水怎么分,嘉谷是没有话语权,但有得分,还真的拜嘉谷所赐。
想到此处,他转过头,对齐政感慨道:“说起来,就凭这一点,嘉谷就当之无愧是中国对生态贡献最大的企业!”
此言一出,水利厅厅长眼睛又亮了。
齐政嘴角抽动两下。
他敢打包票,届时晋省争抢黄河水配额,肯定会拿这说事。
……,!
p;……
在能源林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后,一位瘦长脸庞的林业专家,拦下了齐政,劈头就问道:“在晋省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我觉得是对水资源的极尽浪费,齐董事长,您觉得呢?”
“浪费?我只知道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有利于保护水土。”齐政顺口回答,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来人却是全身蓄力,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道:“晋省之长在于煤,晋省之短在于水。走遍三晋大地,最明显的感觉是缺水。土地是黄色的,山峦是荒秃的,河流是干涸的,就连稀疏的树木也是泛黄的,与南方相比缺乏一种有水的灵气。如果硬要在这些地区栽树,只能人工浇水。有时,即使浇水也浇不活,或者当时活了,一旦不浇水或不下雨,还会死掉。这样,既存不住水,更别谈什么生态效益了,齐董不觉得能源林计划是不应该的吗?”
哦豁?有股子找茬的味道。
然而,齐政并不打算接招,或者说,就算要撕,也犯不着由他跟人撕。
齐政挑挑眉毛,轻描淡写道:“这是经过国家论证的计划,应该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吧。”
“但主流观点并不代表正确观点。”
齐政依然是轻描淡写:“那就让时间证明吧。”
齐政本以为到此为止了,但第二天看到媒体上的标题——《能源林是晋省生态“毒药”!》时,颇有些一言难尽。
“这是哪来的愣头青?”
说这话的时候,齐政正站在晋省的水利厅的数字中心的巨型模拟沙盘前面。
“正常。做实事哪里会没有质疑声?现在还有人说载人航天劳民伤财呢!”胡副主任一点也不将其当回事。
当然,不是他听不得意见,也不是报道的质疑毫无道理。
坦白来说,晋省缺水是毫无疑问的。
南北长约680公里,东西宽约380公里,由南到北气候条件从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由东向西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纵贯,阻隔了东南暖湿气流的西升北进。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晋省干旱灾害频繁,几乎年年有旱。
采煤更是对水资源破坏严重。采煤导致煤矿周边水井报废、泉水断流。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晋省有“千泉之省”的美誉,如今却很难看到泉水。
在缺水干旱区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还是进一步破坏生态,迄今还没有一个共识。也难怪部分媒体或专家会对晋省的能源林质疑之声不止了。
真正给了胡副主任以信心的,是两人面前的晋省大水网工程。
巨型模拟沙盘上,在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地表图上,一条条由点到线的“大水网”工程布局一览无余。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山水齐用,气势磅礴。
具体而言,山西大水网主要就是通过建设一批连通工程,也叫调水工程,把黄河、汾河、桑干河、漳河、沁河、滹沱河6条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连通起来,也就是将之前在“六河”上建好的水库连通起来,就等于晋省大部分老百姓就临水而居了。
同时,启动100座小型水库的更新建设,既作为晋省大水网的末级蓄水工程,也是小水网的龙头工程,使之形成一张大水网和小水网交错纵横的宏伟蓝图。届时,晋省缺水的局面将为之一变。
而在水网工程建成之前,晋省的能源林生长用水怎么保证?
晋省水利厅厅长拍着胸膛保证道:“齐董,胡主任,这一点尽可以放心。我们省已建成3个飞机增雨作业基地,有增雨飞机3架,可开展全年增雨作业,事实上,我们每年向天空‘要水’30多亿立方米,为农业丰产、防灾减灾和森林灭火起到重要作用……”
胡副主任满意地点点头,这也是能源林计划的保障措施之一。
齐政却笑而不语。
事实上,他对于晋省能源林的生长用水是一点都不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