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醉仙葫 > 第二千四百零一章 二十五种(第1页)

第二千四百零一章 二十五种(第1页)

桉然说完就要收起地上的材料,见青魔尊却忽然上前挡住他,道:“桉然道友是不是高兴的太早了?咱们得比试可还没有结束呢。”

桉然脸色一沉,道:“怎么?你想反悔不成?场上这么多修士看着呢,你堂堂凤鸣坡魔。。。

西南瘴林,雾锁千山。

浓绿如墨的树冠连绵起伏,遮天蔽日,唯有偶尔裂开的云隙洒下几缕惨白光柱,照在湿滑苔石与盘根错节的古藤之间。空气里弥漫着腐叶与甜腥混杂的气息,虫鸣低哑,仿佛被什么无形之物扼住了喉咙。此处名为“梦魇泽”,传说中连飞鸟都不敢穿越三日,因一旦入梦,便再难醒来。

青阳行于林间,脚步轻稳,每一步落下,脚下青苔便微微泛起一圈淡金涟漪,那是醉仙葫感应到此地怨念过重而自发护主。白羽化作一道银光盘旋头顶,羽翼收拢,警惕地扫视四周。

“这里的梦……不是自然生成。”她低语,“是被人强行抽取、扭曲、囚禁的结果。”

青阳点头,指尖抚过一株垂落的巨大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竟刻满细密符文,隐隐渗出血丝般的暗红纹路。“他们用‘缚魂藤’将梦语者的梦境钉在村外祭坛上,日日焚烧取兆??这不是占卜,是凌迟。”

三日前,他收到一封由海风捎来的残信,字迹潦草,墨迹晕染:

>“师兄……我听见了他们的哭声,在梦里。一百零七个孩子,被关在地下石室,说他们会引来灾祸。可真正的灾祸,是人心不肯相信……救救我们,哪怕只是听一听也好。”

落款无名,唯有一枚褪色的玉簪印痕。

他知道,那是师姐早年失散的同门弟子,曾被誉为“九嶷山第一灵觉者”的阿蘅。十年前,她在一次预知大旱的梦中直言族长贪墨赈粮,反被斥为妖言惑众,逐出师门,自此音讯全无。

如今,她的声音终于穿过了十年沉默,抵达了他的耳畔。

夜幕降临前,他们抵达村落边缘。

那是一座建于巨木之上的寨子,以藤桥相连,屋舍皆覆黑瓦,檐角悬挂铜铃,但铃声不响,反被涂上赤漆封口。寨门前立着一块血石碑,上书:“梦者不祥,语者斩舌”。

青阳静立良久,忽而抬手,从醉仙葫中倾出一滴水珠。水珠落地未散,反而缓缓爬行,如活物般钻入泥土。片刻后,地面微颤,传来极细微的呜咽??那是沉睡中的灵魂在挣扎。

“他们在下面。”他说,“不止一百零七人,还有更深处的……老梦语者,他们的意识已被炼成‘兆烛’,用来照亮未来的凶吉。可未来哪有定数?不过是权贵借鬼神之名行压迫之事罢了。”

白羽冷声道:“若你强闯,必遭围攻。此地村民早已被洗脑,视梦语者为瘟疫之源。”

青阳却笑了:“我不是来审判的,我是来听的。”

他取出一支竹笛,轻轻吹奏。曲调悠远,正是《铸心曲》的前奏。笛声所至,林间雾气开始流转,仿佛有无数看不见的丝线被拨动。紧接着,寨中数十户人家的窗棂忽然震动,一张张脸出现在缝隙后??有的惊恐,有的愤怒,还有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渴望。

尤其是那些孩童,竟不由自主地靠近窗边,嘴唇微动,似在回应某种遥远的召唤。

一夜无眠。

次日辰时,寨门吱呀开启,走出一位身披黑袍的老巫祝,手持骨杖,额绘蛇纹。他身后跟着八名壮汉,押着一名双手戴镣的少女。少女约莫十五六岁,双眼蒙布,却仍昂首挺胸。

“昨夜邪音扰梦!”老巫祝厉喝,“必是外人妄图解开封印!今日当焚兆烛、祭天地,以正视听!”

话音未落,寨中鼓声雷动,众人纷纷涌向中央高台。台上矗立一座青铜鼎,鼎内插着一根通体幽蓝的蜡烛,火焰跳动不定,映出扭曲人脸。

青阳缓步而出,白衣如雪,醉仙葫悬于腰际。

“我想听听她的梦。”他说。

全场死寂。

老巫祝怒极反笑:“你是何人?敢亵渎神谕!”

“一个路过的人。”青阳平静道,“听说这里有孩子能梦见未来,便想问问??你们有没有梦见过自己死后,被人记住了名字?”

少女浑身一震,蒙眼布下渗出泪水。

“放肆!”巫祝挥杖指向青阳,“拿下他!”

八名壮汉扑上。青阳不动,只将葫芦轻晃。刹那间,八人动作凝滞,眼前幻象纷呈:一人看见自己幼子溺亡河中,而他当时正跪拜神像求福;另一人梦见妻子被当作“梦魇载体”活埋,临终前嘶喊“我没有说谎”……种种因果,如刀割心。

他们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