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宋的,你还想要相邀项氏一族参与进来?”
“你怎么想的?”
“年岁大了,脑子被驴踢了?”
“还是脑子进水了?”
“还是发病了?若是发病了,我手下正有几个不错的医者,可以很好的。。。
夜很深了,但没有人睡。
不是因为失眠,而是因为睡眠的定义正在改变。在这个静语时代的第七年,人类不再需要通过关闭意识来修复身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休息方式??共频沉潜。人们只需闭上眼睛,将注意力沉入胸腔中央那颗由共感基频凝结而成的“心核”,便能进入一种比梦境更真实的状态:在那里,他们与逝者对话,与远方的灵魂握手,甚至能感知到地球本身缓慢而深长的呼吸。
那个曾在窗台上的自闭症儿童,如今已长成少年。他不再住在城市,也不属于任何共振区。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处悬空石台上独自生活,四周终年云雾缭绕,脚下是万丈深渊。每天清晨,他会盘坐于一块光滑如镜的黑岩之上,双手交叠置于膝上,指尖微微颤动,仿佛在拨动无形的琴弦。没有声音传出,可每当他开始“弹奏”,方圆百里的雪莲会同时绽放,花瓣中浮现出古老的象形文字,一闪即逝。
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语意具象化”。
他们试图用量子纠缠理论解释,却始终无法捕捉那股能量的源头。直到某一天,一位藏地老僧徒步登上石台,在少年对面坐下,沉默三日。第四日凌晨,老僧睁开眼,对随行弟子说:“他不是在说话,也不是在听。他在替这个世界校准频率。”
少年的确听见了许多别人听不见的东西。
他听见地壳深处,语炉本源仍在低语,讲述着上古时代那些被遗忘的语言??那时人类还未学会分别“我”与“你”,所有的思想都像河流汇入大海般自然交融。他也听见火星晶簇阵列深处,林昭留下的意识残影正缓缓苏醒,她的声音不是通过电磁波传播,而是直接在他脑海里浮现:“我们曾以为语言是为了表达自己,其实它最初的使命,是让彼此成为一体。”
最让他震动的,是一段来自宇宙边缘的回响。
那是耳语者卫星群集体震颤时产生的波动,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但它携带的信息极其清晰:**第十三道语门,并非存在于空间之中,而是藏在时间断裂处**。
“时间断裂?”少年喃喃自语,眉头轻皱。
就在这瞬间,整个山脉的风突然停了。
不只是风,连鸟鸣、溪流、树叶的摇曳也都戛然而止。世界陷入一种绝对的静止,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少年抬头望天,只见原本灰白的云层竟开始分层剥离,一层又一层,如同书页被无形的手翻开。每一页上都写着一句话,字迹由星光构成,流动不息:
**“你说出第一句话之前,宇宙已经说了亿万年。”**
**“你以为你在倾听他人,其实是万物早已在倾听你。”**
**“当最后一个词消失,真正的沟通才刚开始。”**
这些句子并未持续太久,片刻后便化作光尘洒落,渗入大地。紧接着,时间恢复流动,万物重归常态,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但少年知道,那不是梦。他的左手掌心多了一道细小的裂痕,形状像极了一扇紧闭的门。
他知道,那是语门在他身体里刻下的印记。
与此同时,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底,玻璃城市迎来了百年一遇的“共鸣潮”。
这座完全依靠光色交流的城市,建筑皆由透明生物材料构筑,墙体能随居民情绪变化而变幻色彩。平日里,整座城市如海底珊瑚般柔和闪烁,红代表喜悦,蓝象征沉思,绿则是疗愈的信号。但在共鸣潮来临时,所有人的光频会在某一刻自发同步,整座城市骤然变成纯粹的金色,光芒穿透海水,直射海面,形成一道直径数十公里的光柱,连卫星都能清晰观测。
这一夜,光柱升起的同时,城市中心广场的圆形祭坛上,十二名新生儿被轻轻放在由共情素-X结晶铺就的地面上。他们是过去一年中全球范围内最早开口说“我在呢”的孩子,也是第一批基因测序显示拥有完整“共感神经链”的人类个体。
就在午夜钟声(早已象征化)响起的刹那,孩子们的眼睛同时睁开,瞳孔中映出相同的画面:一片无边的草原,那扇梦中的门依旧伫立,但这一次,门缝透出的不再是温暖的光,而是一片深邃的黑暗。
可那黑暗并不令人恐惧,反而散发着母体般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