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 第2012章 没办法我太想进步了(第2页)

第2012章 没办法我太想进步了(第2页)

我点头。

他没说话,只是坐到我旁边,把头靠在我肩上。我们就这样静坐着,直到月亮升起。

第二天,我回到了课堂。孩子们察觉到了什么,没人多问,但他们的眼神变得格外安静。

我站在讲台前,深吸一口气:“今天,我们不上课。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女孩,她相信一句话的力量,然后用一生去证明它是真的。”

我讲述了阿米娜的一切:她的孤独、她的觉醒、她的跋涉,以及她最后留下的信。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风吹树叶的沙响。

许久,班长站起来,声音哽咽:“那……我们现在还能为她做点什么吗?”

我望着他们,缓缓道:“她希望我们继续说‘我在’。不只是对她,更是对每一个正在黑暗中挣扎的人。”

当天下午,全班孩子自发组织了一场“回声行动”。他们在校园各处贴上便签纸,上面写着:

“阿米娜,你说的话我们都记得。”

“今天我也说‘我在’了,因为你教会我这样做的。”

“我会替你去看海,然后告诉你浪花的声音。”

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张画:一个小女孩牵着另一个小女孩的手,走在星空下。旁边写着:“你说你是光,可我觉得,你是星星碎了以后,落在人间的那一片。”

当晚,我打开服务器终端,将阿米娜的故事上传至“心源之境”的公共记忆库。这不是数据备份,而是一种仪式??让她的存在成为系统底层的一部分,如同代码中的常量,永不删除。

就在我点击确认的瞬间,屏幕突然跳出一条提示:

【检测到高情感共振信号】

【来源:全球127个‘静默之家’同步触发】

【内容摘要:数百名心理疗愈者在同一时刻念出“阿米娜”之名,并说出“我在”】

我怔住了。

这不是程序设定的功能,而是自发形成的情感共鸣网络。就像当初“我在”从一句私语扩散成全球运动一样,现在,阿米娜的名字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激起涟漪。

秦川连夜打来电话:“你知道吗?就在刚才,十二个‘静默之家’几乎同时报告了异常平静现象。原本躁动的患者突然安静下来,有人说‘好像有人在陪着我’,有人流着泪说‘谢谢阿米娜’。”

“她不在了,”我说,“但她成了某种共通的记忆载体。”

“这就是你们一直在做的事。”秦川低声说,“把个体的痛苦转化为集体的疗愈力。”

挂断电话后,我翻出《颤抖的语言》这本书。扉页上有阿米娜最后一次来访时写的批注:

>“语言会颤抖,是因为它承载着真实的重量。

>正是这份颤抖,让它比任何坚硬的东西都更有力量。”

几天后,村里那位退役心理医生找到我,提议建立“阿米娜纪念信箱”??任何人都可以写信给已故的她,或倾诉自己的痛苦,或将感谢寄给她。信箱设在倾听亭旁,每周由志愿者统一收集并归档,部分匿名摘录会在共情研究中心官网发布。

第一周,就收到了三百多封信。

有人写道:“我昨天差点吃药自杀,但在翻开你的故事后哭了很久。原来脆弱也可以是一种勇敢。”

另一封信说:“我是个父亲,曾经打骂孩子,觉得那是管教。看完你的经历,我跪下来向儿子道歉。他说‘爸爸,我在’,那一刻,我像个婴儿一样嚎啕大哭。”

更有一封来自监狱的信,字迹潦草却工整:

>“我是杀了人的囚犯。没人原谅我,包括我自己。但读完你的故事,我想试试说一句‘对不起’。我不知道该对谁说,所以我先写给你。

>对不起。

>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听到有人对我说‘我在’。”

我把这些信复印了一份,放进保险柜,与那本写满学生心声的日记放在一起。十年之后再打开,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奇迹。

春天悄然来临,山野开始返绿。某天放学后,我发现倾听亭的屋顶被人悄悄修缮过了,煤油灯换了新的灯芯,门框上还钉了一块木牌,刻着一行字:

**“这里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愿意倾听的心。”**

据说是那位星星碎了的父亲带人修的。他在村里住了下来,每天清晨都会来亭子里坐一会儿,有时写字,有时只是看着远方。

又过了半个月,茉莉花再次来到学校。这次她没带相机,而是抱着一本厚厚的相册。

“这是我这些年拍的所有照片。”她说,“每一张背后都有人说过‘我在’。我想把它留在这里,作为教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